您的位置:
首頁
>>
讀書頻道
>>
頭條
西方人眼裏的中國特色
2010-07-06 作者: 來源:南方都市報
作 者:(澳)張海花,(澳)傑夫 貝克 著
出 版 社: 中華工商聯合出版社
近些年來,中國的經濟建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變化。但是,在世界民族之林裏,中國人是怎樣的一群人?中國人的思維方式和中國商務文化又是什麼樣子的?
《像中國人一樣思考》這本透過表象、深入探討東西方不同核心價值和思維方式的書,討論的就是以上問題。因為兩個作者一個是中國人一個是外國人,本書得以通過中西合璧的視角闡釋了中國人思維方式的幾大元素,包括和諧、整體、關係和群體。而西方則認為是衝突、部分、競爭和個體才為西方世界帶來了偉大的工業革命。這樣迥異的中西方思維方式截然對立,於是,如何共存,便成了饒有興味的藝術。這正是本書着力探討的問題。同時,書中還描述了中國當代經濟飛速發展所採用的不同模式,頗有借鑒意義。
眾所周知,中國人有獨特的時間觀念,人們常常相信只要多給一些時間,事情終歸會發生,這是中國人處事的一個很常見的方法。在外國人看來,這也是富於中國特色的。書中也試着解讀了這一慢節奏意識産生的根基——源自中國農業社會的根基“中國的日曆追隨自然的節奏和農業時間表。中國或許是一個飛速發展的世界經濟強國,然而它不會完全丟棄這些根基。人們真正從心裏欣賞這種自然節奏,雖然對於習慣了快節奏的西方人來説似乎有點兒過於緩慢。如果你期待在這種節奏下能夠取得什麼成就,請記住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英文縮寫‘PRC’也代表着耐心(Patience)、關係(Relationship)和現金(Cash)”。
而為什麼要像中國人一樣思考,書中是這麼解釋的:“也許理解當代中國最好的方式就是把它想象為一條大河,誰都能看到河面波濤洶湧”,“而借用哲學家莊子的話,中國人就像這條大河中的‘魚兒’。無論水流多麼湍急,他們都本能地知道怎樣‘隨波逐流’。它們敏捷而快速地游着,對沿途遇到的曲曲折折做出調整適應。中國的歷史、文化和傳統就像大河中的礁石,是堅固、可靠和恒久的。它們是魚兒依賴和歇息的安全島,並將在未來的世世代代繼續擔當大任。”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發表使用。
相關新聞:
頻道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