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讀書頻道 >> 熱評推薦
西方看中國的另一視角
評《中國大趨勢》
2010-07-02   作者:龔潯澤  來源:人民日報
 

    (美)約翰奈斯比特,(德)多麗絲奈斯比特 著;中華工商聯合出版社

  對於普通西方讀者來説,《中國大趨勢》這本書透露了不少關於中國的信息,比之西方一些報紙、雜誌關於中國的只言片語,豐富多了,飽滿多了。作者奈斯比特在書中講了這麼一句話,西方國家對於中國政治狀況誤解太深,而中國所作的解釋也太少。頗令人感慨。事實上,不是我們解釋得太少,而是我們的解釋難以達到西方人樂讀願信的地步。在這個意義上,應該感激奈斯比特先生,他以80歲的高齡寫出這樣一本展示中國的書,無論動機如何,至少有助於減少一些西方人對中國的陌生和隔閡。
  《中國大趨勢》延續了約翰奈斯比特一貫的風格,對中國的發展進行了一番細緻解讀。隨着他的思路與梳理,中國的讀者也可以回味一下當今中國的發展與變化。在一種旁觀者視角的引導下,必然會有一些新鮮的感觸。
  30年前,我們的國民經濟瀕臨破産的邊緣。那個時候,最迫切需要的是解決生産不足、物品緊缺問題,因此,在那個所有領域存在困境的時刻,經濟領域最為突出,也最易突破。舊有的經濟格局已經無法煥發出創新的活力和動力,惟有引進或鼓勵體制外的力量才能帶來意想不到的效果。當時的改革事實上也是沿着這樣的道路行進的。除設立經濟特區是中央的決策外,其他許多影響深遠的舉措和形態都是普通百姓或基層幹部創造的,比如包産到戶、社隊工業、前店後廠、小商品市場、縣鄉招商引資等等。不爭論、允許試、允許幹,是當時的特徵,這也是奈斯比特在此書中所總結的“規劃‘森林’,讓‘樹木’自由生長”的意思。中國人口眾多,不乏智者高人,只要放開束縛,智慧和才幹必然會充分涌現。改革起始階段的現實也的確演繹着這一規律。“自上而下”的權威和“自下而上”的熱情有機結合,整個局面被迅速激活,改革開放由此高歌猛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也初見雛形。
  國有企業改革的難度遠大於農村改革,對於今日面臨的改革難題也頗具 啟發意義。國有企業重新綻放青春、容光煥發的法寶有兩條,一條是抓大放小,向優勢領域集中,一條是確保自主經營,突出利潤主線。這都抓到了關鍵。國有資本逐漸退出了缺乏競爭力的一般競爭性領域。企業,之所以稱為企業,它首要的功能是創造價值、實現利潤,不追求利潤的企業就不是真正的企業。國有企業改革政策的制定者們一旦意識到並説服所有的決策者後,國有企業的春天就到了。以利潤為主線,不是不要其他的社會責任。一個稍有眼光與抱負的企業家,都會認識到,承擔社會責任,塑造良好形象,與追求利潤的目標並不相悖,相反還是更大利潤的潤滑劑和策動源,越來越多的案例對此作了證明。對於國有企業來説,給予其充分的授權,並不需要過分擔心,因為黨組織的政治核心作用是始終存在、不可替代的。
  時至今日,改革的重心已經從經濟領域擴展到其他領域,尤其是政治體制的改革。而“到位的監督”和“充分的競爭”則正是政治體制改革深入推進的兩大關鍵。“充分的競爭”可以幫助最優秀者脫穎而出,“到位的監督”可以淘汰不合格者。優良的導向一旦形成,良好的體制一旦定型,就會形成事半功倍的慣性。關鍵是改革設計站位要高、對策要準。現在看來,雖然任重道遠,卻十分值得期待。
  與很多國外作者所寫的關於中國的書籍所不一樣的是,《中國大趨勢》的作者游走於中國各地,採訪了各種各樣的人群,以求避免用純粹外來者的眼光看待中國。最後所得到的,正如作者自言,“遠遠超過了預期”、新世紀的中國“正在創造一個嶄新的社會、經濟和政治體制,它的政治模式也許可以證明資本主義這一所謂的‘歷史之終結’,同樣不過是人類歷史道路上的一個階段而已。”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發表使用。
 
相關新聞:
[讀書頻道]《五常學經濟》 2010-07-01
[讀書頻道]投資盡可逆向思維 做人恪守道德底線 2010-06-08
《懸崖邊的貴族》的斷想讀書留香 2010-05-18
得書在緣,讀書在悟,藏書在心 2010-02-26
於丹:讀書像"老牛吃草" 2009-12-22
 
頻道精選:
[財智頻道]天價奇石開價過億元 誰是價格推手?[財智頻道]存款返現赤裸裸 銀行攬存大戰白熱化
[思想頻道]三論通貨膨脹是生産力現象[思想頻道]查處閒置用地不會解決房價問題
[讀書頻道]《五常學經濟》[讀書頻道]投資盡可逆向思維 做人恪守道德底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