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濟參考報》記者了解到,“迪拜世界”債務風波令剛剛有所復蘇的迪拜經濟遭受重創。據保守估計,佔當地華商1/10的溫州人,其資産被套10多個億人民幣。在迪拜經商多年的企業家認為,當地樓市五年內無法恢復元氣,樓市泡沫破裂給熱衷炒房的投資者上了“血淋淋的一課”。
溫州“炒房團”折戟迪拜
據了解,迪拜官方正式對外披露“迪拜世界”債務風波之前,當地經濟其實已經出現復蘇跡象,房價也有所回升。而此次突然曝光的債務風波,對當地樓市形成了致命一擊。據迪拜溫州商會會長陳志遠介紹,目前在迪拜經商、務工的華人有10多萬人;在經商人員中,溫州人佔到了1/10,至少6000人,大多數人在當地購有房産。其實,金融危機以後當地房價就已大幅縮水,華商也不同程度地被“套牢”;而迪拜房産泡沫破裂,保守估計僅溫州人資産被套就有10多個億人民幣。 記者了解到,迪拜樓市最近十年不斷飆升,金融危機之前普通公寓價格達到了每平方米兩萬元至三萬元人民幣,2001年一幢獨立別墅每平方米只要8000元人民幣,而在最高峰時漲了三到四倍。由於迪拜是“免稅天堂”,炒樓的回報率非常高。據總部設在迪拜的亞洲商務電視台董事長王偉勝介紹,當地的售樓方式就像“賣樓花”,業主可以分期付款。樓還在打地基,繳10%的款項,過三五個月再繳10%。比如,投資者買下一層樓的物業,總價共計1000萬元人民幣,但首期只要付100萬元,三個月後房價漲了10%,這時投資者若轉手賣掉,就能賺100萬元,因此投資回報率是100%,而除了一點點戶名轉讓手續費以外,不涉及任何稅收。 “很多人看到暴利,轉行做這個的非常多。包括華商在內,這個來錢比傳統貿易快很多。剛開始一套兩套買,最後是大家一起整層、整幢買。”王偉勝説,“全世界的炒房團都來,印度人最多,一個印度人買了50幢別墅。溫州人裏面,只要在那邊經商幾年的,沒有不買房子的。” “溫州人買房是這樣的,大家一起吃飯,談什麼項目好,大家都出股份,按投資額多少,每個人分攤,”王偉勝説,“一頓飯吃下來,當地的一幢樓可能就被溫州人買下了。”
“上海島”爛尾擱淺
“迪拜世界”房産項目現已成為全世界最大的爛尾工程,這個曾吸引了全世界各大銀行、國際熱錢競相投資的“世界地球島”,規劃中是世界最大人造海島群,由300多個人工島排列組成,上海中州國際控股集團董事長胡賓2007年以2800萬美元買下其中一個被命名為“上海島”的小島,原計劃在島上投資12億元人民幣建造世界“海上皇宮”,計劃於2010年完工,目前這一項目已停工擱淺。 據悉,該項目是中國企業在迪拜投資的最大項目之一。胡賓向記者介紹説,“上海島”規劃建設成傳播上海城市印象、薈萃世界建築文化的平台,在島上建造世界七大宮廷式別墅群,同時再現上海的黃浦江,在島心開挖一條約22米寬、350米長的“S”形海河,並在海河兩旁引入外灘、陸家嘴等上海標誌性景觀,打造一個現代化、繁華的“浦江兩岸”。 胡賓&&,“上海島”項目只做了前期規劃,金融危機來了以後就沒有動工,目前投入不超過一個億人民幣,項目擱淺對他而言有損失,但還在可以承受的範圍內,故把它視作“呆賬”。 “樓市暴跌前有人出價五個億買這個島,我覺得把‘上海島’賣給外國人,我們公司、溫州人及中國人的臉上都不光彩,跟我買這個島的初衷相違背,沒有賣,”胡賓説,“不過經商這麼多年,各種各樣的風浪都經歷過,跟金融危機比起來,‘迪拜世界’債務風波只是小風小浪,溫州人從來就是頂着各種風浪走過來的。‘東方不亮西方亮’,現在許多溫州人已把投資轉向國內。”
血淋淋的一課
記者了解到,迪拜地産縮水的影響波及幾乎所有在當地經商的中國商人,但絕大部分商人並沒有將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裏,其損失尚在可控、可承受範圍內。不過,該事件對投資信心的打擊是巨大的。王偉勝説,“現在在迪拜的溫州人一起吃飯,談到套牢的事情都比較痛苦,特別是有的人是借錢買樓的,壓力非常大。” 親歷了這一事件的溫州商人&&,溫州“炒房團”得到的最大教訓就是,投資不能頭腦發熱。損失最慘重的,都是炒樓賺到錢以後,再到處拆借投入鉅資的人。現在絕大部分溫州人慶幸的是沒有傾家蕩産在當地炒樓,大部分人都是在原來的主業之外,拿出一部分資金用作房産投資;而且介入樓市比較早的人,不動産的市值雖然縮水,但都還“撐得住”。另外,中國商人在當地主要從事輻射型的轉口貿易,面向周邊20多個中東國家,其運行基本未受影響。 亞洲開發銀行中國代表處高級經濟學家莊健認為,直接參與當地投資建設的中國企業比較少,這一事件對中國的影響是可控的,但是對中國的樓市有一定的警示作用。迪拜沒有其他太多的資源,就靠房地産,房地産的泡沫如果吹得太大,肯定是要出問題的。 此外,許多浙江企業家也認為,迪拜樓市的崩盤給國內瘋漲的房地産領域敲響了警鐘。浙江老闆集團董事會秘書沈斌説,看到迪拜樓市的新聞以後,更堅定了老闆集團“不碰房地産”的決心,從香港樓市、美國樓市到今天的迪拜樓市,泡沫破裂的現實是“血淋淋”的,現在國內越來越多的企業家不願意做實業,覺得搞房地産來錢快,都去做“投資家”,但社會的發展還是要靠實業一步一個腳印做出來,不論是國家的政策導向,還是企業家的心態,都要避免浮躁,“耐得住寂寞,經得住誘惑”,經濟才能健康平穩地運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