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城市房價漲的多跌的少
    2006-12-20        來源:經濟參考報

北京:房價“坐上火箭”

    為了穩定房價,政府今年從金融、信貸、土地、稅收等方面&&了多項政策。隨着一系列“退燒藥方”的應用,調控效果開始初步顯現,房價漲幅基本得到控制。但少數城市的房價並未在這一輪調控中穩定下來。北京就是最典型的例子,北京房價依舊持續上升,6、7、8、9四個月,房價同比分別上升了11.2%、11.1%、11.4%和10.3%。10月份,北京房屋銷售價格以10.7%的漲幅領先全國。業內人士指出,與以往的政策相比,今年的政策目標更明確,手段也更為靈活。目前,北京等城市的房價依然保持大幅上漲,這裡有時間滯後的影響。房地産市場很複雜,存在很多博弈,不是説政策一出&,效果馬上就會顯現。

深圳:漲幅一馬當先

    回首2006年,很多人會發現深圳樓市的走勢似乎陷入了悖論:一方面,深圳市緊跟國家宏觀調控的大局,在全國率先&&了“國六條”實施細則、住房建設規劃等地方政策法規,其貫徹宏觀調控的積極性無可懷疑;另一方面,深圳的房價卻在不管不顧地猛漲。與國內其他城市相比,2006年深圳樓市的漲勢更是驚人。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國家統計局公布的統計結果顯示,一季度全國70個大中城市房屋銷售價格同比上漲5.5%,深圳的漲幅為10.2%;二季度深圳以14.4%的漲幅高居榜首;三季度深圳的漲幅為12.3%,再次奪冠。

上海:樓市趨向理性

    2006年,隨着房地産宏觀調控的日益趨緊,滬上樓市成交持續下跌。除3月新建商品住宅成交出現意外反彈外,其餘時候的日成交量一直萎靡不振,被房地産開發商普遍寄予厚望的“金九銀十”也以冷清慘澹收場。在市場普遍不景氣的狀況下,上海的房地産開發商也不斷試圖通過種種不同的銷售手法造勢。硬廣告形式的“銷售火爆”沒人相信,“排隊購樓”的軟廣告接着出籠;分發廣告單不行了,直接面對面的拉客接踵而至。2006年6月以後,上海房地産市場的新樓日均成交量一直在六七百套間徘徊。對此,房地産研究人士的態度是,“在國家房地産調控政策的持續作用下,消費者的市場預期已經發生了深刻變化。由於公眾對市場抱有普遍的懷疑態度,開發商耍的‘熱銷’把戲已經很難見效。”

廣州:漲勢壓抑不住

    2006年的廣州房價,讓人眼熱心跳。儘管中間曾有兩次回落,但是總體而言,房價保持了較為快速的漲勢。廣州市統計局的數據顯示,今年一至三季度,廣州完成房地産開發投資336.69億元,同比增長17.3%,佔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的比重略有上升,由上年的32.20%上升到33.17%。不僅僅是投資增長較快,交易旺盛、價格飛漲,讓今年的廣州樓市有些“發燒”。今年1月,廣州新建商品住宅的均價為5564元/平方米;到了11月,這個數字變為6633元/平方米。11個月的時間,廣州房價均價攀升了1069元/平方米,漲幅達19.2%。

 四大城市地産數據

 

一手住宅市場數據

二手住宅成交面積
二手住宅成交均價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