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 兩 會 國 內 國 際 深 度 財 金 産 經 商 情 人 物 現 場 互 動 視 角 文摘頻道 觀點頻道
 
農業大國應全面布局農産品期貨
    2007-03-14    本報記者:庹泓    來源:經濟參考報
  “我國的稻穀、小麥、肉類、棉花、花生、油菜籽、水果的産量現均居世界第一位,玉米、大豆生産量分別為世界第二位和第四位,是名副其實的農業大國。但農産品期貨品種少、規模小、投資主體結構不合理等問題的存在,制約了國內農産品期貨市場的發展,影響着其對現代農業發展推動作用的發揮。”全國人大代表、原吉糧集團董事長兼總經理劉憲魯這樣評價我國農産品期貨市場的發展狀況。他建議對農産品期貨市場發展進行全面布局規劃,以支持現代農業發展。
  “從上市品種來看,目前我國三家商品期貨交易所共上市期貨品種12個,其中農産品有八個,而在期貨市場發達的美國,2003年其農産品期貨和期貨期權品種就有50多個;從市場規模來看,我國農産品期貨品種整體規模還較小,如2006年玉米是國內最為活躍的期貨品種,期貨交易量佔到全國的30%,但與美國芝加哥期貨交易所玉米品種相比,我國玉米成交量僅佔其11.27%(美國玉米産量為我國的兩倍)。”劉憲魯進一步對比分析,“在美國期貨市場,跨國公司、商品投資基金等機構投資者佔主導地位,使市場價格發現和避險功能發揮更為充分,市場穩定程度高,而國內農産品期貨市場參與主體還受諸多因素制約,目前基本以個人投資者為主。”
  農産品期貨市場具有發現價格功能,可以科學調整相關産品的生産計劃,避免生産的盲目性。劉憲魯認為,在美國現代農業發展進程中,期貨市場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成為美國農民市場經營的“晴雨表”和“避風港”。在國內,大連商品交易所和鄭州商品交易所的運作,也已對相關産業的發展産生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劉憲魯舉例説明國內農産品期貨對農業産業化發展的推動作用:如以開展農産品期貨為主的大連商品交易所近年來針對種糧農戶規模小、數量多、生産分散,利用期貨市場避險存在很多障礙的情況,創新出公司+農戶、期貨+訂單的期貨訂單模式,借助中間組織(如龍頭企業),以訂單的方式把小農戶整合在一起,將風險集中起來轉給中間組織,由中間組織再通過期貨市場回避風險,使企業和農民通過利益的統一走向聯合,推動了農業産業化。
  同時,劉憲魯建議:要進一步加大對農産品期貨品種創新的支持,建立市場化的品種上市機制,加快推出塑料、稻穀、生豬、肉雞等期貨品種和相關品種期權交易;發展機構投資者;穩妥推進農産品期貨市場的對外開放。還需要引導農民走出過去精通生産不懂市場的狀況,將分散的農民通過市場組織聯合起來有效利用農産品期貨市場,推動農民與龍頭企業合作,利用農産品期貨市場轉移現貨風險,保障農民收益的穩定。
  相關稿件
政協委員:三大途徑保障糧食安全 2007-03-14
代表委員感言錄[2007-03-13] 2007-03-13
張傑輝代表:營造鞍鋼經濟圈 實現地企融合共興 2007-03-13
沈東海代表:應對壟斷行業確定合理的收入標準 2007-03-13
張國祥委員:維護外資企業員工合法權益 2007-03-13
 
關於我們 | 版面設置 | 工作人員 | &&我們 | 友情鏈結
Copyright © 2000 - 2006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製作單位:新華通訊社網絡中心
版權所有 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