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 兩 會 國 內 國 際 深 度 財 金 産 經 商 情 人 物 現 場 互 動 視 角 文摘頻道 觀點頻道
 
要剎住建築領域的奢華之風
    2007-03-10    新華社記者:張曉晶 王婭妮    來源:經濟參考報

  在今年的兩會上,“節能降耗”成為許多代表委員熱議的話題。在談到迅速發展的建築領域時,一些代表委員指出,在城市建設中“節能降耗”要先從建築節能做起,建築領域存在的奢華之風該剎了。

“豪華建築成為耗能大戶”

  “在北京沿着朝陽路西行,沿途寫字樓都是玻璃幕墻建築。”全國人大代表黃鳴説,這些拔地而起的“玻璃盒子”就像一個個巨大的“溫室”:夏季紫外線照射強烈,冬天又不擋寒,一年四季不得不開放大功率空調來調節室溫,冬天要先於其他建築保暖,夏天要先於其他建築供冷。
  據不完全統計,全國現有玻璃幕墻(非節能玻璃)面積已超過900多萬平方米,而且呈持續發展趨勢。在帶來所謂美觀的同時,能耗卻成倍地增長。很多商場夏天因使用空調而耗費的電力就佔到全年耗電量的30%至40%。黃鳴代表説:“大量建造玻璃幕墻僅是我國建築浪費的一個縮影。設計師和建築商在建樓時首先考慮的是美觀、新潮、氣派,而節能很少被考慮。”新建住宅中,窗戶越多越好、水景越多越好、面積越大越好;公共建築甚至一些政府大樓,都採取超高層大廳、透光屋頂,看起來十分氣派。這種新潮豪華的建築,往往要比一般建築浪費能源。

建築成為吞噬能源的巨大“黑洞”

  全國政協委員郭松海説,長期以來,我國房地産業粗放型生産經營,建築已成為吞噬能源的巨大“黑洞”。例如,我國單位建築面積採暖能耗相當於相同氣候地區發達國家的兩至三倍。我國太陽能技術已經比較成熟,但沒有把此項技術很好地與建築結合起來,以至於居民為使用太陽能熱水器,只得將大量熱水管道如長蛇般盤繞在樓房墻壁上。
  我國城鎮水資源匱乏,但城鎮用水效率低下,浪費嚴重,中水技術很少推廣。有統計數據表明,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住宅鋼材消耗高出10%至25%,衞生潔具耗水高出30%,而污水回用率僅為發達國家的25%。
  黃鳴代表説,在我國,建築能耗佔全社會總能耗的30%左右,再加上相關建材生産能耗還有16.7%,兩項相加可以達到45%左右。儘管全國迄今為止已累計建成節能建築面積10.6億平方米,但這一數字僅佔全國城鎮既有建築面積的7%;新建建築中節能建築的比例不足50%。
  究其原因,部分人大代表分析,這與一些地方好大喜功的理唸有關,一些城市為了印出一張像樣的“城市名片”,忙於打造“標誌性建築”、“百年不落後建築”。很多大型建築盲目“求新、求大、求洋”,在一次性的高額投資之後,往往伴隨着長期的高額運營維持費用。在普通住宅建築中,開發商為了節約成本也不願在墻體保溫等節能技術上下功夫。

促進建築節能,應實行政策傾斜

  “樹立科學發展觀,注重節能、節地、節水、節材,擺脫建築業高投入、高消耗的粗放增長方式,使其逐步走上科技含量高、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經濟效益好的集約化路子已刻不容緩。”郭松海委員説。
  黃鳴代表建議,要從規劃審批上確保新建建築達到節能標準,驗收達不到標準的不準上市。公共建築和政府辦公建築更要優先達標、率先改造。加大建築節能的執法力度,加快已有建築的節能改造工作。從政策上扶持可再生能源建築,並給予適當的補貼。郭松海委員建議,在大中城市,房地産開發要以建設小高層和高層為主;在小城鎮,住宅建設要以多層住宅為主;在農村要引導農民集中連片統一建房,限制零散農宅建設。要防止城市大拆大建,通過立法程序規定,新建的小高層和高層除了因重大基礎設施建設需拆遷外,20年內不得拆毀,否則要追究相關人員的法律責任。
  一些代表委員建議,促進建築節能,國家應該實行政策傾斜。可以建立房地産業可持續發展基金,主要用於研究房地産開發和舊房改造中節能、節水、節地、節材技術應用等事項,給技術應用的試點示範項目提供費用補貼,提供貸款貼息等。

  相關稿件
不動“真格的”換不來“藍天碧水” 2007-03-10
節能減排堪憂 “區域限批”亮劍 2007-03-10
張寶明委員:高度重視煤炭資源可持續發展 2007-03-10
李向志代表:天然氣開發應建立環境補償機制 2007-03-10
馬培華委員:切實發揮約束性指標的約束作用 2007-03-10
 
關於我們 | 版面設置 | 工作人員 | &&我們 | 友情鏈結
Copyright © 2000 - 2006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製作單位:新華通訊社網絡中心
版權所有 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