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
兩 會
國 內
國 際
深 度
財 金
産 經
商 情
人 物
現 場
互 動
視 角
文摘頻道
觀點頻道
“最後一個問題留給外國記者吧”
2007-03-08 本報記者:韓丹 王莉 來源:經濟參考報
3月7日,十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舉行記者招待會。圖為招待會現場。新華社記者 黃敬文 攝
3月7日下午4點50分,人民大會堂一樓新聞發布廳,國家發展改革委主任馬凱在接受了中外記者100多分鐘的採訪後,略顯疲倦地站起身,準備離開座位,眾多記者蜂擁着涌到主席&前爭取着最後的提問機會。一位身材高挑、金髮碧眼的外國女記者在人流中顯得格外突出,她直面馬凱,用並不流利的中文從容發問,馬凱頓時停住了腳步,並微笑着回答了她的提問,而其他提問的記者則沒有這般“幸運”。
其實,不光是馬凱頗為“照顧”海外記者,該場新聞發布會的新聞官更是對外國記者和港澳&記者分外“關照”。距離新聞發布會結束還有短暫的幾分鐘,全場幾百名記者都舉起手來爭取機會,但是新聞官彭放卻宣布:“下一個問題想留給台灣記者,有沒有台灣記者想提問的?”此言一出,記者們舉起的手只得無奈地放下,沉靜了幾秒鐘後,一位記者突然高喊:“沒有台灣記者,香港記者可不可以問啊?”
據記者粗略統計,在獲得向馬凱提問機會的11個記者中,有四個外國記者和一個香港記者,其中第一個與最後一個問題都指定給國外記者。
“最後一個問題留給外國記者吧。”在新聞發布會的最後,彭放把寶貴的最後一個提問機會給了帥氣的半島電視台記者。然而,這位年輕的阿拉伯小夥子中文卻不大利落,一連説了好幾個口頭語“那個”,全場氣氛驟然輕鬆,馬凱也露出了難得的笑容。
在發布會上,海外記者提出了關於中國資源價格是否過低、固定資産投資是否可能反彈、中國是否設立能源部、中國消費量不夠是否因為社會保障不夠好等頗為敏感的話題。但是,馬凱都平靜地一一作答,並舉出大量數據佐證自己的觀點。
馬凱的表現也贏得了多數到會海外記者的認可,“中國政府表現得更開放了。”一位外國記者的評價頗具代表性。
據悉,在參加今年兩會新聞報道的2000余名中外記者中,境外記者多達500余名,超過總人數的1/5,是歷年兩會接待境外媒體人數最多的一年。此外,在今年兩會上,境外媒體首次可以直接採訪代表和委員,這也是我國提供給境外記者的採訪環境最為寬鬆的一次。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