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 兩 會 國 內 國 際 深 度 財 金 産 經 商 情 人 物 現 場 互 動 視 角 文摘頻道 觀點頻道
 
代表委員“會診”行政奢侈之症
誰為驚人公款浪費負責?
    2007-03-07    新華社記者:孫承斌 張景勇 吳晶晶    來源:經濟參考報

  “要嚴格控制行政機關新建、擴建辦公大樓,嚴禁建設豪華樓堂館所,切實規範公務接待行為,堵塞管理漏洞,努力降低行政成本,建設節約型政府……”
  溫家寶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的這段講話切中時弊,字字千鈞,引起出席兩會的代表委員們的強烈共鳴。大家紛紛痛斥行政機關存在的種種嚴重鋪張浪費行為,指出浪費公款百姓看在眼裏,痛在心頭,極大地敗壞了社會風氣,破壞了社會和諧,必須堅決制止,並且追究相關人員的責任。

行政浪費觸目驚心

  “從1986年到2005年,我國人均負擔的年度行政管理費用增長了23倍,而同期GDP增長了14.6倍。”全國政協委員馮培恩,用數據表明了快速增長的政府行政管理費用確實令人擔憂,“而這種超常規增長與政府浪費現象有關。”
  全國人大代表蔣福弟認為,企業講成本,政府也必須講成本。
  馮培恩委員為我們列舉出的是一個個令人觸目驚心的數據和事例:
  ——公務用車浪費:我國目前有公車數百萬輛,每年消耗超過2000多億元,其中真正用於公務的約佔1/3,且黨政機關部門公車每萬公里運輸成本成倍高出社會轎車的運輸成本。
  ——公款吃喝浪費:近20年來中央下發了數十個旨在遏制公款吃喝的文件,但收效並不顯著,粗略統計每年公款吃喝的費用達上千億元。
  ——公費出國旅游:近年來官員出國考察和培訓熱在各地持續升溫,不必要的出國甚至變相的公費旅游屢禁不止,公費出國一年耗資數以千億計。
  ——“政績工程”和辦公樓建設浪費:一些政府舉巨債打造超豪華大廣場、大劇院、大體育館、高爾夫球場及大學城等標誌性工程。有關部門披露,我國1/5的城鎮建設存在“政績工程”。我國各級政府的辦公樓也愈來愈氣派,甚至一些欠發達地區政府也蓋起一座座豪華建築,例如,我國中部一個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年財政預算不足一億元,有的部門卻建起了耗資1000多萬元的辦公樓;我國南部一個只有七名村幹部的村委會耗資400多萬元興建辦公樓。
  全國政協委員鄭健齡説,政府機關暗中相互攀比之風也越來越盛,設備求大求全。辦公大樓面積為什麼不能小一點呢?一些設施為什麼就不能簡單一些?對此,群眾也頗有意見:不是花自己口袋裏的錢不心疼!

行政浪費之症“病因”何在?

  “政府浪費加大了財政負擔,擠佔了科教文衛和社會保障等公共資源,損害了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馮培恩委員痛陳政府浪費的危害,“如果把政府浪費比喻成一種病,它已是常見多發病,是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
  馮培恩、鄭健齡、張健等多位代表委員仔細分析了奢侈之症存在的種種原因。
  一是行政權力運行透明度低,政府對公共資源配置的決策過程缺少公眾參與。政府機構控制着80%的公共管理信息,社會掌握的政務信息不超過20%。政府官員掌控着公共資源的定價和配置權,缺乏公眾利益表達和參與決策的完善機制。
  二是缺乏規範和監督管理。對官員的監督在行政權力運行透明度較低的條件下,容易形成“上級不好監督、同級不願監督、下級不敢監督”的監督“死角”。
  三是産權主體和責任主體缺位。我國公共財産歸全民所有,由於全民行使所有權的成本過高,造成了實際上所有者的缺位,會出現“有人上樹摘果,無人澆水施肥”的局面;我國又沒有把節省和保護公共資源的責任落實到人,責任主體缺位,會形成“不花白不花,白花誰不花”的結果。
  四是預算約束軟化和預算外資金大量存在。按照法律規定,政府預算經人大批准後無權任意改變,但事實上政府部門不嚴格執行預算和財政制度的情況屢見不鮮,預算執行的彈性化和易變通特點為政府官員大手大腳地花錢提供了便利。同時,地方政府普遍存在大量預算外資金,容易導致更多的浪費行為。
  還有,對行政成本的考核不夠重視。對黨政領導幹部的考核主要看經濟發展指標,而不計行政成本,這種考核方式使政府官員失去了降低行政成本的內在動力和外部壓力。

“必須有人對行政浪費負責”

  建設節約型政府,不僅事關黨和政府在人民群眾中的形象和示範、導向作用,而且涉及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代表委員們呼籲,必須堅決制止不少地方、部門和單位講排場、比闊氣、花錢大手大腳的奢侈之風,加大節約型政府建設力度已是刻不容緩。
  “政府是靠公民的稅收維持運作,應該對社會負責,對納稅人負責。”張健代表説,“一些行政機關鋪張浪費非常不應該,老百姓有意見,應該及時糾正。要加強監督管理,突出規範性要求。”
  “必須有人對政府浪費負責。要把行政費用控制責任落實到具體人,把各級政府的主要負責人列為第一責任人。”馮培恩委員和鄭健齡委員都明確提出了這一點。
  鄭健齡委員説,對違反規則和規定的各級行政主要負責人,一經查實要堅決追究,並要承擔應有責任。
  馮培恩委員還提出,要制定政府信息公開法,加快透明政府建設,使行政權力在陽光下運作,接受全體納稅人監督;完善財政管理體制,增強財政預算的剛性約束;促進公共財政決策的民主化,使社會各階層的利益需求都能得到有效表達和充分尊重;建議制定反浪費法,使懲治公共資源浪費有法可依,進而使公共資源浪費無立足之地。
  “建設節約型政府,不僅要算經濟賬,作風也必須轉變。”蔣福弟代表説。

  相關稿件
加強對外資並購的引導和規範 2007-03-07
趙林中代表:食品安全監管多頭執法須改變 2007-03-07
錢月寶代表:促進"低成本先進計算機"産業發展 2007-03-07
高德康代表:實現和諧消費關鍵在企業 2007-03-07
程聚生代表:靠制度解決拖欠農民工工資問題 2007-03-07
 
關於我們 | 版面設置 | 工作人員 | &&我們 | 友情鏈結
Copyright © 2000 - 2006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製作單位:新華通訊社網絡中心
版權所有 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