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比利時英博啤酒收購福建雪津啤酒、美國高盛收購肉類食品企業雙匯、花旗集團收購廣發銀行,以及美國凱雷與裝備製造業龍頭徐工機械的收購拉鋸戰……2006年,外資並購大戲不斷上演。外資並購,如今再次成為兩會上代表熱議的話題。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對外資並購要加強引導。可見,外資並購宜疏不宜堵。參股、並購已經成為重要的資金運作模式,也是全球普遍採用的合作模式。中國已經加入世貿組織,參與全球合作是不可逆轉的潮流。”全國人大代表郭向東説。 數字顯示,上世紀90年代,外資並購的平均增長速度達到30.2%,遠遠超過全球對外直接投資15.1%的平均增速;90年代中後期,外資並購投資佔國際直接投資的比例已達70%至90%。因這一方式能給引資東道國帶來大量的資金、技術和管理經驗,對一些國家來説,並購已成為其主要引資方式。 近年來,發生在中國境內的外資並購份額日益擴大。能源生産、機械製造、食品消費品生産、商業、金融服務業領域成為外資並購的重要領域。 “但在一些並購案例中,的確出現了以吞噬品牌、轉移利潤為最終結果的惡意並購,導致本土企業的技術競爭力和品牌的喪失。國家確實需要對外資並購行為加以規範。”全國人大代表秦池江説。 “這次政府工作報告就明確提出了要加強對外資並購的引導和規範。我認為在一些關係到國計民生的關鍵領域中,國家需要加大對外資並購的審查。”全國人大代表、人大財經委副主任委員郭樹言説。 全國人大代表、原重慶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金烈認為,外資並購不是洪水猛獸,但國家確實需要對其加以引導和規範,需要盡快制定相關的措施,來更好地規範外資並購行為。 商務部外國投資管理司司長李志群此前也&&,外資並購給中國承接國際産業轉移和創新利用外資方式帶來了新機遇,但當前社會上對並購交易的具體問題了解還不盡全面,相關部門在處理過程中比較謹慎,需要抓緊健全相關法規制度,引導和規範外資並購健康發展,防範壟斷並購和惡意並購,保持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的控制力,確保國家經濟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