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2007-03-05 記者:仇琳 季明 安蓓 來源:經濟參考報 |
|
|
據新華社北京3月4日電
在華外資企業長期享受稅收優惠的時代很可能在本月中旬畫上句號。 5日開幕的十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將審議《企業所得稅法》草案,並將在16日進行表決。草案明確規定:內資、外資企業使用統一的企業所得稅稅率,新稅率確定為25%。 內外資企業在中國曾長期實行稅收“雙軌制”。外資企業在經濟特區的稅率為15%,在沿海開放城市的稅率為24%,而內資企業的稅率統一為33%。 安永會計師事務所北京稅務及商務諮詢部主管合夥人李展偉説,統一內外資企業所得稅不會熄滅外商來華投資的熱情。 已為跨國公司投資提供了20多年稅務及相關業務問題諮詢服務的李展偉説:“他們看重的是中國巨大的市場潛力,而不僅僅局限於稅收優惠政策。” 全球第二大商務旅游管理商、嘉信力旅運公司不久前宣布更為積極的在華業務擴張計劃。公司全球總裁H 喬利説,嘉信力在中國的銷售額五年間增長了7.5倍,34%的年增長率快於它在全球的任何分支機構。 “稅率不是我們優先考慮的問題,”喬利説,“我們現在最關心的是,如何把客戶中的中資公司比例從目前的2%穩步加以提高。” 中國財政部稅政司司長史耀斌説,統一內外資企業所得稅是要創造一個內外資企業能夠公平競爭的稅收環境。 他説:“企業所得稅改革是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走向成熟的標誌性工作之一。” 2006年,全國稅收收入共入庫稅款3.76萬億元,其中外商投資企業和外國企業所得稅為1534億元,佔總稅收的4%。 外資研究專家説,25%的企業所得稅稅率在國際上仍屬適中偏低水平,有利於繼續保持中國稅制的競爭力。 統一內外資所得稅並未成為外商來華投資的重大“利空消息”。據中國商務部統計,2006年中國吸收外商投資繼續保持平穩發展,實際使用外資金額694.68億美元。 史耀斌説,隨着中國潛力巨大的市場為外界所矚目,加之作為世界工廠的地位已舉足輕重,可以説不再需要稅收優惠措施刺激吸引外資了。 世界銀行的研究表明,穩定的政治局面、發展良好的經濟態勢、廣闊的市場、豐富的勞動力資源,以及不斷完善的商務配套設施和政府服務,是吸引外資的最主要因素。 國際經驗和中國改革開放實踐表明,稅收優惠是外國投資者考慮較少的一個因素,透明的稅法和非歧視性政策等更加重要。 李展偉説,隨着新稅率的施行,外商來華投資將發生結構性變化,高科技、環保或者能源類的投資將會有更大空間。 根據企業所得稅法草案,內外資企業將實行統一的稅收優惠政策,從過去以區域優惠為主轉變為以産業優惠為主,節能、環保以及高新技術産業等將是稅收優惠的主要行業和領域。 據悉,GE公司已宣布,未來五年將向其位於上海的中國技術中心投資5000萬美元,重點研發以環保産品和服務為主的“綠色創想”産品。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