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 兩 會 國 內 國 際 深 度 財 金 産 經 商 情 人 物 現 場 互 動 視 角 文摘頻道 觀點頻道
 
今年兩會,百姓關注哪些問題
    2007-03-04        來源:經濟參考報

  在兩會開幕之際,中國老百姓期盼本次兩會能更多關注和解決醫療、教育、住房、就業等眾多民生議題。在全國各地,不同職業、不同背景的人們,用各自不同的方式關注着今年的兩會……

關注農村金融問題

  免學雜費惠及千萬中小學生。(本報資料照片)

  中國加快推進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建設。

  山西財經大學法學院教授馬躍進説,他希望醞釀、熱議了多年的物權法在十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上獲得審議通過,為我國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提供完整的産權保護制度體系。
  呂梁市方山縣“蘭花花”油脂公司經理許建梅説,她希望今年的兩會多關注農村金融有效服務問題,在解決農産品加工企業融資難、農戶貸款難的問題上有所突破。
  (本報記者 王炤坤)

多修些引水工程

  四川省達州市開江縣丁家山村45歲的農民夏學玖是丁家山村重災戶之一。他家八畝多的田地,去年顆粒無收,一家人是靠政府的救助才度過春節的。談及對全國兩會的期盼,他説:“我希望國家能夠多往農村水利基礎設施建設上投資,幫助缺水地區的老百姓多打幾眼井,多修一些引水工程,讓鄉親們能吃上乾淨的水、有水種莊稼。這樣,今後就算再遇到大旱我們也不用發愁了。”
  (本報記者 楊三軍)

關心農村貧困人口

  寧夏同心縣預旺鄉南垣村村民馬漢德説,希望今年的兩會上,代表委員們多關心貧困地區群眾生活。同心縣屬於寧夏中部乾旱帶,連續四年遭受大旱。現在村子裏的青壯年勞力都外出打工了,剩下的大都是兒童、婦女和一些老弱病殘的人,希望國家能夠更加重視這些農村留守群眾的生活,加大對農村貧困人群的救助力度,擴大救濟範圍。
  (本報記者 羅博)

房價漲得太快了

  蒙威,粉絲網職員,最關心北京的房價問題:“不知道此次兩會能不能&&一些抑制房價的有力政策,去年房價漲得也太快了。我一個月才掙兩千齣頭,商品房現在北京都快一萬元一平方米了,要是這樣,這輩子我算買不起房了。”“另外,兩會的代表委員是不是也能關注一下拆遷問題。我就不明白,為什麼都在同一片地方,有的樓拆遷一平方米給一萬多元,有的才給七八千元,這彈性也太大了。”
  (本報記者 方燁)

消除醫患矛盾

  貴州省青年志願者行動指導中心職員余躍説,藥價虛高、一“號”難求、“醫鬧”橫行……醫院本是維護人民群眾身心健康的神聖之地,現在卻成為利益扭曲、矛盾激化、醫患失衡“最不和諧”的部門之一。如何妥善化解我國醫療體制改革鏈條中的一系列矛盾,讓城市和農村的百姓能夠真正地看起病、看好病、沒有後顧之憂地看病,這是我最為關心的話題之一。
  (本報記者 王麗)

早搭上信息快車

  河南淮陽縣王店鄉大李村農民李祥華説,一是想早點搭上信息化“快車”,二是希望國家讓農民買得到放心農資。“現在市場行情快似馬,沒信息,種出再好的東西也賣不上好價。其次,種田要想多掙錢,良種是第一關。可現在市場上經營種子的太多,分不出真假,希望國家多建農資連鎖店,讓種子銷售也實現‘標準化’,方便農民買良種。”
  (本報記者 林嵬)

幫幫城裏的困難戶

  在合肥市寧國路街道寧國新村社居委工作的王榮英説:“現在城市裏面很多孤寡老人、單親家庭以及喪失勞動能力的人生活非常困難,甚至比下崗職工生活還要困難。期望國家能關注城市裏面這些最困難的人,從就業、社保、子女上學等各方面幫助他們。”她説,社區工作是落實國家政策的最後一環,兩會期間她會通過報紙、電視密切地關注會議動向,希望能看到與她説的這些問題有關的議題。
  家住安徽利辛縣中町鎮板橋村的武林大爺今年59歲了,他最希望今年的兩會能督促一下農村醫療保險的事兒。“我們這兒農村醫保宣傳了好久了,就是不見行動。要開兩會了,國家大約會催催下面吧。”武大爺説。
  (本報記者 馬姝瑞)

解決大學生就業難

  海口某網站員工張瑞榮説,工薪階層買一套房子結婚壓力實在太大。這些年來,國家也&&了很多措施平抑房價,但是房價仍扶搖直上。他希望,兩會能夠促進&&一些更強有力的調控房價的政策措施,真正解決老百姓住房難的問題。
  海南大學中文系大四學生趙德旭正為找工作的事情揪心,他們班絕大多數同學也和他一樣四處奔波,看著一份份簡歷石沉大海,他真切地希望政府能夠加大對教育的資金投入,真正貫徹以學生為本的宗旨,幫助大學生開拓更多的就業渠道,解決大學生就業難問題。
  (本報記者趙葉蘋)

藥價再便宜點

  家住天津河西區馬場街三合裏12號樓的路秋利和他的妻子雙雙殘疾,靠着每月650元的“低保”、殘疾補貼費生活。他説:“民政部門、街道、社區都很關心我,家裏的日子過得還可以。可日常生活之外的藥費實在負擔不起。我現在最大的奢望就是能給我在醫療、藥品方面減減負。兩會能不能研究點辦法,促進&&一些針對困難群體求醫用藥的優惠政策,讓藥價便宜點兒,讓我能吃得起藥。”
  (本報記者 鄒蘭)

農民工啥時漲工資

  在北京亞運村的一家餐館,來自江西的打工妹周春秀帶有點羨慕更帶有點酸楚地説:“聽説你們公家的人又漲工資了,唉,我們打工的農民工啥時候也漲工資啊?馬上開兩會了,你説會不會有人給我們也呼籲一下?”
  (本報記者 鄔煥慶 萬一)

讓戶口能回家

  今年20歲的黃紹勇是江西省新幹縣荷浦鄉玉堆村人,兩年前他從江西一民辦高校畢業後就到上海打工,他苦惱地告訴記者,“戶口”回不了家是他目前最大的煩惱,而且,像他這樣的年輕人還有很多,“我們是農民還是城裏人?希望兩會能關注到這個問題。”
  黃紹勇説,兩年前他在江西現代職業技術學院讀書,戶口暫時遷到了南昌,畢業後,他的戶口又回到了新幹縣,但一直挂在鄉鎮居委會,進不了村。原因是,由於國家&&一系列惠農政策,一個戶口意味着良種補貼等都要攤過去,縣裏為了防止一些人非轉農套取優惠資金,對戶口進村問題卡得非常嚴。
  今年30歲的陳桂春在南昌市安義縣從事模具方面的臨時工,她感慨地説,工作辛苦我不怕,就怕生病,幾個辛苦錢一進醫院就沒了。城裏有固定單位的人有醫療保障,現在,農民都因為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有了醫療保障,從今年起江西80%的縣市區都在搞新農合,最沒有醫療保障的就是我們這些在城裏生活又沒有固定工作的人。希望國家不要忘記我們,讓我們今後能在生病時有安全感。
  (本報記者 李美娟)

農民工的孩子城裏讀書

  40歲的農民工、一直做社區保潔員的張愛運説:“我希望兩會能提到我們,給我們更多關心。最希望的是我們的孩子也能在城裏唸書,這次我回老家就是因為兩個孩子準備回去上中學,我也只能回去照看孩子了,説不準什麼時候再出來打工了。還有就是希望生活能有保障,和城裏人一樣。”
  (本報記者 李建敏)

擴大免費教育面

  中央民族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大二學生李傑:“我知道有些農村的孩子,因為家裏困難,考上了高中也不去上,結果就喪失了上大學的機會。這樣很可惜。我覺得自己還是很幸運的。中學一個學期學費250元,三年1500元,學校給我免了。小學到中學,基本上都是免費。但不是所有的貧困孩子都能夠這麼幸運,我希望他們都能夠享受到國家的政策,考上大學,接受高等教育。”
  (本報記者 李建敏)

退休待遇能否一致

  63歲的退休職工童艾培説:“我們這些老人,就怕晚年生活沒保障。我大學畢業分配到企業工作,可退了休待遇比在機關工作的差多了。希望代表委員們能反映反映……”“這事我有同感。”醫院退休職工陳紹珍也“現身説法”:“我有個鄰居,是國企高級工程師,退休後才拿一千多。我和他同年大學畢業參加工作,因為在醫院,退休金要高得多。我要是政協委員,就寫個提案反映反映。”
  四川省西充縣關文鎮11歲的張雨文因為跟隨打工的父母,已經換了四所小學。他讀過破舊的村小,也上過城裏的學校,但終究因為家裏難以負擔每年上千元的城市學校借讀費回到鎮裏。他的父親張同飛説,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和城裏的孩子一樣,能在寬敞明亮的教室上課。“不要一步落後,步步落後。”
  (本報記者張敏 陳君 馮濤)

  相關稿件
 
關於我們 | 版面設置 | 工作人員 | &&我們 | 友情鏈結
Copyright © 2000 - 2006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製作單位:新華通訊社網絡中心
版權所有 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