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化改革發力 並購重組辦法修訂呈現五大亮點
2014-07-12    作者:記者 馬婧妤    來源:上海證券報
分享到:
【字號

  修訂已久的上市公司並購重組辦法昨日面世,此次修訂在簡政放權、減少行政審批、推進市場化改革、提升並購重組效率方面作出了一系列政策安排,呈現出五大政策亮點。

  中國證監會昨日就修訂《上市公司重大資産重組管理辦法》(以下簡稱《重組辦法》)和《上市公司收購管理辦法》(以下簡稱《收購辦法》)向社會發布了公開徵求意見。從修訂內容上看,兩辦法強調了“放鬆管制、加強監管”的理念,大幅取消了並購重組行政審批,在發行股份購買資産的定價機制上作出更為市場化的靈活安排,豐富了並購重組的支付工具,取消了向非關聯第三方發行股份購買資産的門檻要求和相應的盈利預測補償強制性規定,同時對借殼上市仍保留了較為嚴格的監管要求。

  業內人士認為,兩辦法此次修訂,立足於充分發揮資本市場促進資源流動和優化配置的基礎性功能,在減少和簡化行政許可的基礎上,強化了事中事後監管的要求,並作出保護投資者等方面的配套安排。為推進並購重組市場化提供了更好的制度保障。新修訂的《重組辦法》、《收購辦法》將有利於推進上市公司並購重組活動,有利於形成資本市場對上市公司、中介機構的優勝劣汰機制,有利於促進並購市場規範發展。

  亮點一:簡化行政許可審批 明確審核分道制

  此次兩個辦法的修訂在簡化行政審批上邁出了實質性步伐,包括取消除借殼上市以外的重大資産重組行政審批;對不構成借殼上市的上市公司重大資産購買、出售、置換行為,全部取消審批;取消要約收購事前審批;取消兩項要約收購豁免情形的審批等。

  對此,證監會新聞發言人鄧舸&&,並購重組過程中有關行政審批的取消,主要是基於以下考慮:一是這類資産重組行為交易形式相對簡單,通過強化信息披露和中介機構核查把關,能夠充分揭示交易影響和風險,取消審批有助於進一步提高交易效率。二是如購買資産達到一定數額構成借殼上市,基於從嚴監管借殼上市的理念,仍保留審批,除此之外的購買、出售、置換資産均不再審批。

  與此同時,根據《證券法》現行規定,上市公司發行新股用於並購重組的,因涉及發行行為,不論是否達到重大標準,仍須報經核準。

  在推動《證券法》修訂完善的同時,證監會於去年啟動發行股份購買資産的審核分道制,根據上市公司的規範運作和誠信狀況、財務顧問的執業能力和執業質量,結合國家産業政策和重組交易類型,作出差異化的監管制度安排,有條件地減少審核內容和環節,提高審核效率。本次《重組辦法》的修訂,也明確了審核分道制工作機制。

  在取消要約收購事前審批方面,《收購辦法》明確收購人在向證監會報送要約收購報告書之日起15日,若證監會未&&異議的,收購人可以公告收購要約,證監會不再出具無異議的批復文件。

  針對取消兩項要約收購豁免情形的審批,鄧舸介紹,取得上市公司發行新股而取得控制權的情形已經過證監會審核,僅需對收購人資格等少數關注點進行審核,取消該情形的行政許可,改為自動豁免。而對於證券公司、銀行等金融機構在其經營範圍內依法從事承銷、貸款等業務導致其持有一個上市公司已發行股份超過30%的豁免,如相關方沒有實際控制該公司的行為或者意圖,並且提出在合理期限內向非關聯方轉讓相關股份的解決方案,取消行政許可,改為自動豁免。

  業內人士認為,隨着股權分置改革的完成,我國資本市場逐步具備了促進上市公司大規模並購重組的能力和條件。目前,進一步健全並購重組的市場化定價機制、減少和簡化行政審批、完善“優勝劣汰”的並購重組機制,已成為市場需求迫切、討論較為充分、意見相對一致的修訂內容,本次修訂強調突出了減少事前審批的政策用意,既體現了對市場意見的重視,也將對推動並購重組市場化發展起到重要作用。

  亮點二:完善發行股份定價機制 取消破産公司協商定價

  此次並購重組辦法的修訂,在進一步完善發行股份購買資産的市場化定價機制方面作出了更為靈活的安排,包括增加定價機制的彈性,並針對重組過程中可能出現股價波動的情形,明確了價格更改機制。

  按照《重組辦法》發行股份購買資産的發行定價目前有兩種方式:一是發行定價應當不低於董事會公告日前20個交易日公司股票交易均價;二是上市公司破産重整中涉及發行股份購買資産的,允許相關各方不執行20日均價的規定,可以協商確定發行價格。

  市場人士認為,目前,上市公司發行股份定價應當不低於董事會決議公告日前20個交易日公司股票交易均價。該規定的初衷是防止公眾股東權益被過度攤薄,在制度推出初期具有積極意義。但隨着實踐發展,這種定價模式的缺陷逐漸顯現。

  包括,目前規定過於剛性,在市場發生較大波動,尤其是股價單邊下行時,資産出售方容易違約;由於投資者對部分上市公司存在資産注入預期,公司股價相對於內在價值長期偏高,增加了交易難度;資産出售方為了盡快完成交易並尋求一定的補償,往往對注入資産虛高估值,引發市場質疑。

  對此,此次修訂拓寬了定價區間,增大選擇面,並允許適當折扣。定價區間從董事會決議公告日前20個交易日均價拓寬為:可以在公告日前20個交易日、60個交易日或120個交易日的公司股票交易均價中任選其一,並允許打九折。

  同時,引入可以根據股票市價重大變化調整發行價的機制,但要求在首次董事會決議的第一時間披露,給投資者明確預期。具體而言,發行股份購買資産的首次董事會決議可以明確規定,在交易獲得證監會核準前,上市公司股票價格相比發行價發生重大變化的,董事會可以根據已設定的調整方案對發行價進行一次調整;該調整方案應當明確具體,並提交股東大會審議通過後,董事會即可按該方案適時調整發行價,且無須因此次調價而重新提出申請。

  值得注意的是,為遏制殼炒作,《重組辦法》對破産重整公司的定價機製作出更為嚴格的要求,取消了協商定價機制,破産重整公司發行股份購買資産適用與其他公司相同的定價規則。

  鄧舸&&,從近年來的實踐看,破産重整的協商定價機制雖然促成一些危機公司進行發行股份購買資産,但給並購重組市場帶來了一定影響,主要表現在:破産重組實行協商定價,不符合證監會嚴格退市制度,不鼓勵借殼上市的總體政策導向;協商定價機制強化了投資者對ST或*ST公司被借殼的預期,推高了這類公司的股價,不利於優勝劣汰;市場質疑部分公司破産重整協商定價缺少平等協商的實質內涵。

  亮點三:借殼上市仍受嚴格監管

  此次修訂辦法還進一步完善了借殼上市的認定標準,並明確對借殼上市執行與IPO審核等同的要求,創業板上市公司不允許借殼上市。

  按照《重組辦法》,借殼上市審核標準與IPO等同,這一要求證監會已於2013年11月30日在《關於在借殼上市審核中嚴格執行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上市標準的通知》中予以明確。同時,明確禁止創業板上市公司借殼上市。辦法還將借殼方進一步明確為“收購人及其關聯人”,防止規避行為,杜絕監管套利。

  鄧舸&&,從最近3年的借殼案例看,購買資産並不僅僅針對收購人,有半數以上的案例是同時向收購人與其關聯人購買,雖然實踐中已將關聯人一併視為借殼方,但規則上沒有明確,存在模糊地帶。為防止收購人在取得控制權後通過其關聯人注入資産而規避監管,將借殼方明確為“收購人及其關聯人”。

  資深專家&&,此次修訂在借殼上市的具體規定上看,與原有規定沒有特別大的變化,事實上執行當中借殼上市已經執行了與IPO相同的標準,但重申現行政策,體現了證監會不鼓勵借殼上市行為的導向。對借殼上市從嚴的政策導向,與證監會一貫強化從嚴退市的政策思路是一脈相承的。

  亮點四:強化事中事後監管 加強投資者保護

  本次修訂的另一核心內容在減少事前審批的同時,加強事中事後監管,督促有關主體歸位盡責。為防止出現監管真空,《重組辦法》、《收購辦法》在加強事中事後監管、強化信息披露、完善市場主體約束機制、督促中介機構歸位盡責等方面作了重點修訂。

  具體而言,一是繼續加強信息披露監管,強化事中監管手段。上市公司應當在報告書中充分説明並披露其從事本次交易符合現行相關法律法規的要求,審核部門主要關注信息披露的準確性和完整性。

  二是對中介機構加強事中事後監管。明確中介機構及其人員不得教唆、協助委託人編制虛假的交易報告或公告,不得從事不正當競爭、謀取不正當利益。在重組程序中,強化律師對股東大會的合規把關責任,要求其必須對會議程序、表決結果等事項出具明確意見並公開披露。此外,對中介機構加強事後督導,各類證券服務機構及其人員存在違法違規情形的,在按要求完成整改之前,不得接受新的並購重組業務。

  三是對重組的交易各方強化事後監管。要求控股股東及其關聯人或者擬借殼上市的收購人作為發行對象的,應當公開承諾,如重組後股價低於發行價達到一定標準的,其持股鎖定期自動延長至少6個月。同時明確規定,上市公司重組因定價顯失公允、不正當利益輸送等問題損害上市公司、投資者利益的,證監會可以責令暫停或停止重組活動,對有關責任人採取監管措施、進行行政處罰。有關單位和個人從事虛假重組、提供或披露虛假信息的,在案件調查結論明確之前,不得轉讓其在該上市公司擁有權益的股份。

  此外,此次兩辦法的修訂還着重在投資者權益保護方面作出進一步強化,《重組辦法》作出的規定包括:引導重組交易對方公開承諾依法賠償因其虛假披露對投資者造成的損害;明確規定涉嫌違法違規的單位和個人,應當嚴格履行其所作承諾,在案件調查結論明確前不得轉讓所持股份;引導建立民事賠償機制,要求重組交易對方公開承諾,其提供的信息不存在虛假記載、誤導性陳述和重大遺漏,否則將對上市公司和投資者依法承擔賠償責任;要求股東大會必須提供網絡投票方式;要求單獨統計並披露中小投資者的投票情況;明確律師對股東大會表決過程和結果出具獨立鑒證意見;要求公司董事會分析重組交易對當年每股收益的影響,對因重組攤薄每股收益的情況提出填補回報的具體措施。

  亮點五:豐富金融支付工具 降低購買門檻限制

  兩辦法此次修訂進一步豐富了並購重組支付工具,取消了向非關聯第三方發行股份購買資産的門檻限制和相關的盈利補償要求。

  《重組辦法》明確了換股吸收合併的股份定價及發行規則依據,增設優先股的特別條款,增設定向發行可轉債、定向權證及並購基金等並購支付和融資工具的規定,取消向非關聯第三方發行股份購買資産的門檻限制和相關的盈利補償要求。

  同時,明確優先股可以作為並購重組的支付手段,上市公司發行優先股購買資産或者與其他公司合併,證監會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鄧舸&&,這主要是考慮優先股發行定價和決議程序等方面可能存在特殊性,需按照證監會制定的其他規則予以調整。

  發行股份購買資産按交易對象可分為借殼上市、整體上市和向非關聯第三方發行三類。市場人士認為,向非關聯第三方發行股份購買資産是産業整合的重要方式之一,是我國資本市場並購重組發展的趨勢,需要引導和支持其規範發展。同時,第三方發行的特點是非關聯交易、交易雙方充分博弈、市場化程度高,因此具備進一步降低監管限制,給予市場更大自主權的條件。

  鄧舸&&,上述監管要求對於向非關聯第三方發行存在以下問題:一是這些資産的控制權已經交付給上市公司;二是3年均要單獨披露本次注入資産的實際盈利數,實際意味着這些資産須始終保持原有狀態並單獨核算,不利於上市公司在並購後開展業務整合;三是不規定強制補償並不等於沒有補償,這種交易模式市場化博弈程度很高,交易雙方通常會經協商簽訂符合自身特點、方式更為靈活的業績補償協議。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集成閱讀:
並購重組審核改革路徑清晰 借殼上市從嚴(2014-07-12)
給錢給政策 集成電路業或掀並購重組熱潮(2014-06-25)
完善並購重組規則(2014-06-07)
産權市場:正成為混合所有制企業並購重組平台(2014-06-06)
上交所建議將重組審批調整為並聯式 五建議促並購重組(2014-06-04)
證監會:推進發行、並購重組、退市等基礎性制度改革(2014-05-19)
證監會&&兩辦法鋪路退市公司並購重組(2014-05-10)
五月行情有望結構性回暖 並購重組最具魅力(2014-05-06)
半數牛股靠觸網 並購重組掀高潮(2014-04-04)
國家擬對醫療器械行業分類監管 行業將掀並購重組高潮(2014-03-31)
歐陽澤華:並購重組並行式審批制儘早落地(2014-03-07)
證監會擬大幅取消簡化並購重組審批(2014-03-01)
國企改制激發並購重組潮(2014-03-01)
證監會擬大幅取消簡化並購重組審批(2014-03-01)
證監會擬大幅取消簡化並購重組審批(2014-03-01)
證監會介紹上市公司並購重組等情況(2014-02-28)
證監會介紹上市公司並購重組證券行業創新發展等情況(2014-02-28)
證監會:將不斷完善並購重組分道制方案(2014-02-28)
證監會中止美錦能源並購重組申請(2014-01-24)
證監會:正制定非上市公眾公司並購重組監管規則(2014-01-23)
證監會擬修兩法引航並購重組市場化(2013-12-13)
證監會擬修訂兩法引航並購重組市場化(2013-12-13)
證監會擬修兩法引航並購重組市場化(2013-12-13)
監管部門正推進並購重組市場化改革(2013-12-12)
證監會蓄勢添薪並購重組 審核信息擬全過程公開(2013-11-22)
管控並購重組更需創新利益表達法律機制(2013-11-20)
規範並購重組須做實“黑名單”制度(2013-11-14)
規範並購重組須做實“黑名單”制度(2013-11-14)
追逐市場熱點的並購重組公司將列入"黑名單"(2013-11-11)
追逐市場熱點的並購重組公司將列入"黑名單"(2013-11-11)
 
頻道精選:
【思想】中美經濟再平衡乃全球化戰略基石 2013-06-14
【讀書】蓋特納:危機之後的感悟與反思 2014-07-11
【財智】A股定增市場持續活躍 基金搶食百家資源 2014-07-11
【深度】美國股市還能“牛”多久 2014-07-11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證120287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