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位業內人士稱大規模徵收房産稅已箭在弦上
2014-01-29   作者:記者 張棉棉  來源:中國廣播網
分享到:
【字號

    據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道,提到房産稅,很多百姓並不陌生,這個詞多次成為輿論熱點、大有呼之欲出的架勢。幾年來,房價一直在上漲,這更把“房産稅”推到了風口浪尖上。回頭看看,它已經在上海和重慶試點實行了三年。試點情況怎麼樣?房産稅會不會全面鋪開?

  重慶市某中介對記者直言,現在市場受房産稅影響並不大:

  中介:房産稅對大眾的市場的話其實沒有特別大的影響,因為房産稅針對的都是一些豪宅,買的起豪宅的人其實他對房産稅的關心程度企事業沒有特別高,然後有一些房子它在介於豪宅和非豪宅之間的話,開發商他是做了一些房産稅的規避的,所以房産稅對剛需市場是沒有什麼影響的。

  2011年1月28號,房産稅開始在上海、重慶試點,方案不一。上海方案只針對增量,並給予戶籍居民家庭一定免徵額;重慶方案則偏重高檔住房,涉及存量與增量。我愛我家副總裁胡景暉説,現在試點城市房價變化不大的主要原因就是在試點過程中,稅收對象主要在增量上:

  胡景暉:因為房産稅不是針對增量徵收的,而是應該針對存量徵收的。房産稅的機理,不是交易環節的稅收,它是一個財産持有環節的稅收。我們現在上海和重慶都是針對增量來徵收的。

  在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所長賈康看來,對於上海和重慶的試點不能僅從財政收入和房價調控的角度去看,兩地試點的最大成效在於“制度破冰”,這意味着地方稅收體系建設邁出了重要的步伐。換句話説,政策的&&本身是一個試點,更意味着一個開始。中國建築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孔慶平也認為,大規模徵收房産稅已經箭在弦上。

  孔慶平:中國是少數幾個沒有全面推行房産稅的國家,任何一個成熟的經濟體都有這樣一個稅種,對你持有的物業,都是有成本的,不像中國買了房子以後沒有成本,全面徵收房産稅這是遲早的事情。

  十八屆三中全會對房産稅的描述是“加快房地産稅立法並適時推進改革”,這一描述與此前的理論相比、描述更加準確、實際。最新消息顯示,國土資源部已經和住建部、農業部、林業局等部門,就各種不動産的登記和信息平台建設進行了溝通,準備將包括房産在內的不動産登記,納入到統一的數據基礎平台上。業內分析,這正是在為房産稅全面徵收做鋪墊。

  富力地産董事長張力説,廣州可能會成為房産稅接下來擴大試點範圍的城市之一:

  張力:中國如果太多靠行政手段去抑制房價的話,效果不會很明顯。如果作為長效機制,經濟杠桿力量,包括稅收、土地投放等等,去抑制房價,它的長效性會長一點。

  那麼,房産稅究竟應該將以怎樣的面貌和大家相見?在我國目前城鄉二元結構的情況下,城鄉普遍徵收房産稅是否現實?在華遠地産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任志強看來,要想徵收房産稅,首先得先立法:

  任志強:如果集體土地可以入市了,同價同權了。那麼就意味着房地産稅是包括集體土地的討論。新的立法一定包括同價同權的土地怎麼收稅,不是在過去城市的土地上説我研究個房地産稅。你現在得把農村的土地也得研究進去。

  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副所長劉尚希&&,如果以目前城鄉二元結構以財産稅的形式來徵收房産稅,估計大面積推開還需要四、五年時間,但如果從消費稅的角度去徵收房産稅,在今年鋪開則可能性頗大:

  劉尚希:在我國推行房産稅,要具有中國特色,把房産稅定位在房産的奢侈消費方面,而不是説針對財産。因為心裏老百姓的財産到現在來説已經具備一定的規模了,但是現在要對房産進行評估,那是非常複雜的事情,城市裏可以評估,農村就沒有辦法評估,因為在農村沒有市場怎麼評?等大家收入上來,到人均收入水平達到1萬美元以上,再逐步地推開房産稅。

    【熱點新聞】
   
多國央行干預匯市抵禦“貨幣風暴” 新貨幣周期下應對危機需加強內外聯動
    銀行資本掘金並購融資市場 産能過剩行業並購重組提速
    24省份去年GDP增速高於全國 黔津藏渝滇位列前五均超12%
    2013年12月工企利潤增6% 創9個月最低
    春節前生豬産業遭遇“滑鐵盧” 消費旺季反跌價 豬周期“怪圈”恐再現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集成閱讀:
房産稅試點今日滿3年爭議不斷 2014-01-28
北京今年啟動研究房産稅 委員建議首套房應免徵稅 2014-01-21
分析稱2014房産稅改革可能進入立法通道 2014-01-12
住建部官員:農村房屋不應納入房産稅徵收範圍 2014-01-10
重慶:個人住房房産稅起徵點上調至13192元 2014-01-08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投資回升速度取決於融資進展[思想]全球債務危機 中國如何自處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備120287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