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有數據顯示,一輛進口車的官方指導價中,生産和運輸成本佔25%~40%,除去各種稅外,各家跨國公司設在中國的貿易公司即總經銷商所掌控的利潤佔30%~40%。汽車貿易公司對於進口車的價格壟斷形成分為兩個階段。此前,汽車貿易公司通過總代理商的形式在中國市場銷售車輛,2~4家總代理商相互約定價格,這實際上已經形成價格壟斷。[詳細] |
| |
|
|
|
| 在中國內地,從汽車銷售到零配件服務,只有單一的4S店渠道,因而從産品定價、零配件分撥、商務政策全是國外廠商説了算,很容易形成縱向壟斷。“比如零配件供應,也由國外汽車廠商高度控制,只能在4S店銷售,價格翻了好幾倍。又比如,汽車補漆在普通汽修廠只要幾百元,到了4S店就要兩三千元,其中的暴利不言而喻。”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秘書長饒達説。[詳細] |
| | |
|
| 進口車成本構成介紹 |
|
|
在到達中國海關之前,一輛車的到岸價格(即報關價)構成中,涵蓋車輛的離岸價格,也包括運輸費用、保險費用及各種雜費。 到達中國海關之後,車輛將依據到岸價格徵收關稅(25%)和增值稅(17%),並根據排量徵收消費稅。在中國市場,消費稅根據排量的不同在1%~40%間浮動。 舉例來説,一台離岸價27萬元、加上運輸和保險費用等到岸價為30萬元的進口車,如果屬於自用性質,關稅、消費稅(以最高徵收標準計算)、增值稅加上車輛購置稅(稅額為車輛完整計稅價格
10%),最終需花費60萬元左右。也就是説,極限情況下,銷售進口車的成本也只是到岸價格的2倍。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