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中國宏觀經濟運行分析
第三季度,中國經濟增速呈緩中趨穩態勢並繼續出現積極變化,9
月份主要指標增速有所加快。消費需求穩定,固定資産投資平穩較快增長,出口增速回升;農業生産形勢良好,工業生産增速趨穩;物價漲幅繼續回落,就業形勢基本穩定。前三個季度,實現國內生産總值(GDP)35.3
萬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 7.7%,增速比上年同期低 1.7 個百分點;其中,第三季度 GDP 同比增長 7.4%,環比增長 2.2%。
(一)消費需求平穩增長,投資增速有所加快,出口增速回升城鄉居民收入較快增長,消費需求穩定增長。前三個季度,城鎮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 1.8
萬元,同比增長 13.0%,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 9.8%;農村居民人均現金收入 6778 元,同比增長 15.4%,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
12.3%。第三季度全國城鎮儲戶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居民當期收入感受指數為 50.2%,比上季高 0.1 個百分點。居民未來收入預期指數為 53.8%,較上季提升
0.6 個百分點。前三個季度累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為 14.9 萬億元,同比增長 14.1%,扣除價格因素後,實際增長 11.6%,增幅比上年同期高 0.3
個百分點。分城鄉看,城鎮消費品零售額 12.9 萬億元,同比增長 14.0%;鄉村消費品零售額 2.0 萬億元,同比增長
14.4%。固定資産投資平穩較快增長。前三個季度,固定資産投資(不含農戶)完成 25.7 萬億元,同比增長 20.5%;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
18.8%。分地區看,中部和西部投資增速明顯快於東部,東、中、西部地區固定資産投資同比分別增長 18.4%、25.8%和
24.1%;分産業看,第一、二、三次産業投資同比分別增長 32.2%、22.4%和 19.4%,其中,第一産業投資增速比上年同期高 6.7
個百分點。前三個季度,新開工項目計劃總投資 22.7 萬億元,同比增長 25.7%;施工項目計劃總投資 64.1 萬億元,同比增長 14.9%。
出口增速有所回升。前三個季度,出口 1.5 萬億美元,同比增長7.4%,其中 9
月份出口同比增長9.9%,增速較前兩個月回升,單月出口規模創歷史新高。進口 1.3 萬億美元,同比增長 4.8%。貿易順差 1483 億美元,比上年同期高
412 億美元;其中第三季度為 794 億美元。出口在部分新興市場的佔有率有所上升,前三個季度,在巴西、馬來西亞、泰國等國家的市場份額比上年末分別增加 0.7
個、1.7 個和 1.4 個百分點。民營企業出口增長加快。前三個季度,民營企業出口同比增速為
19.2%。西部地區進出口增速快於中部和東部。前三個季度,西部進、出口同比增速分別為 13.1%和
43.4%。從商品結構看,機電産品出口平穩增長,傳統勞動密集型産品出口增長乏力。前三季度,機電産品出口同比增長
4.6%,勞動密集型産品出口同比增長3.5%。部分資源類商品實際進口增速放緩。
(二)農業生産形勢良好,工業生産增速趨穩
第三産業增速略有加快。前三個季度,第一産業增加值 3.3 萬億元,同比增長 4.2%,比上半年低 0.1 個百分點;第二産業增加值
16.5萬億元,同比增長 8.1%,比上半年低 0.2 個百分點;第三産業增加值 15.5 萬億元,同比增長 7.9%,比上半年提高 0.2
個百分點。第一、
二、三産業佔 GDP 比重分別為 9.4%、46.8%和 43.8%。
農業生産保持穩定發展勢頭,糧食連續九年增産。全國夏糧産量達到 1.3 億噸,比上年增産 356 萬噸,增長
2.8%。秋糧豐收已成定局。前三個季度,豬牛羊禽肉産量 5728 萬噸,同比增長 5.0%,其中豬肉産量 3754 萬噸,增長 5.2%。
工業生産增速 9月份有所反彈。前三個季度,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 10.0%,增速比上半年回落 0.5 個百分點。9
月份出現一些積極變化,工業增加值當月同比增長 9.2%,比上月提高 0.3 個百分點,季節調整後環比增長 0.79%,增幅比上月高0.08
個百分點。工業企業效益有所下降。前三個季度,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 3.5 萬億元,同比下降 1.8%;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利潤率為
5.36%,較上半年低 0.07 個百分點;工業産品産銷率為 97.8%,比上半年提高 0.3 個百分點。
(三)居民消費價格同比漲幅回落,工業生産價格環比降幅持續縮小居民消費價格漲幅回落。第三季度,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同比上漲
1.9%,漲幅比上個季度回落 1.0 個百分點,其中各月漲幅分別為 1.8%、2.0%和
1.9%。從食品和非食品分類看,食品價格漲幅繼續回落,非食品價格漲幅與上季度持平。食品價格同比上漲 2.8%,漲幅比上個季度低 2.9 個百分點,拉動 CPI
上漲約 0.9 個百分點;非食品價格同比上漲 1.5%,拉動 CPI 上漲約 1.0
個百分點。從消費品和服務分類看,消費品價格漲幅繼續回落,服務價格上漲有所加快。消費品價格同比上漲 1.9%,比上個季度低 1.4 個百分點;服務價格同比上漲
2.1%,比上個季度高 0.3 個百分點。從基期因素和新漲價因素看,基期因素為 0.6%;新漲價因素為 1.3%,與上個季度持平。
生産價格環比降幅持續縮小。受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影響,第三季度各月工業生産者價格環比降幅持續縮小。7-9 月工業生産者出廠價格環比分別下降
0.8%、0.5%和 0.1%,工業生産者購進價格 7-8月環比分別下降 0.8%、0.5%,9 月環比上漲
0.1%。但由於上年基數41較大,工業生産者價格同比降幅較大。第三季度,工業生産者出廠價格同比下降 3.3%,其中,生産資料價格同比下降
4.4%,生活資料價格同比上漲 0.3%;工業生産者購進價格同比下降 3.9%。第三季度,農産品生産價格(指農産品生産者直接出售其産品時的價格)同比上漲
0.1%,農業生産資料價格指數同比上漲 3.2%。前三個季度,企業商品價格(CGPI)同比下降 1.4%,比上半年回落 1.1
個百分點。從月度變化情況看,CGPI同比漲幅在連續 13個月下降後出現小幅反彈,9 月為-3.8%,比上月高 0.1 個百分點;環比上漲 0.1%,比上月高
0.3個百分點。
國際大宗商品價格出現上漲。紐約商品交易所原油期貨 9 月均價比 6月上漲 14.7%;倫敦金屬交易所銅現貨 9月均價比 6月上漲
9.1%。根據國際市場油價變化,綜合考慮當前國內外經濟形勢、國內成品油市場供求情況,按照現行成品油價格形成機制,國家發展改革委第三季度先後三次調整成品油價格,其中
7 月 11 起汽、柴油價格每噸分別降低 420 元和 400 元,8 月 10 日起汽、柴油價格每噸分別提高 390元和 370 元,9 月 11
日起汽、柴油價格每噸分別提高 550 元和 540元。
進口價格同比降幅有所收窄。第三季度,進口價格各月同比降幅分別為 3.8%、4.2%和 1.7%,平均降幅為 3.2%;出口價格同比漲幅分別為
1.1%、1.3%和-1.0%,平均漲幅為 0.5%。GDP 縮減指數持續回落。前三個季度,GDP 為 35.3 萬億元,實際增長率為 7.7%,GDP
縮減指數(按當年價格計算的 GDP 與按固定價格42計算的 GDP 的比率)變動率為 1.9%,比上年同期回落 6.0 個百分點,比上半年回落 0.5
個百分點。
(四)財政收入增長有所放緩,財政支出保持較快增長
前三個季度累計,全國財政收入(不含債務收入)9.1 萬億元,同比增長 10.9%,增速比上半年低 1.3 個百分點;全國財政支出
8.4萬億元,同比增長 21.1%,增速比上半年低 0.2 個百分點。收支相抵,收入大於支出 6469 億元。
從財政收入結構看,前三個季度,稅收收入 77410 億元,同比增長 8.6%,比上半年低 1.2 個百分點。其中,國內增值稅同比增長
5.8%,進口貨物增值稅和消費稅同比增長 3.7%,企業所得稅同比增長14.7%,營業稅同比增長 12.1%,國內消費稅同比增長 10.8%,個人所得稅同比下降
8.4%,上述六項稅收收入佔全國財政收入 78%。
從支出結構看,前三個季度,財政支出增長較快的有教育、住房保障、農林水事務、城鄉社區事務和醫療衞生支出,其支出分別較上年同期增長
32.6%、28.8%、24.9%、24.7%和 24.4%。全國財政支出較多的有教育、社會保障和就業、農林水事務、城鄉社區事務和交通運輸支出,分別佔財政支出的
15.0%、11.2%、8.7%、7.6%和 7.0%。
(五)就業形勢基本穩定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數據顯示,前三個季度,全國城鎮新增就業 1024 萬人,提前完成全年目標。城鎮失業人員再就業人數 432
萬人,就業困難人員實現就業135萬人。9月末,城鎮登記失業率為4.1%,與 6 月末持平。第三季度,中國人力資源市場信息監測中心對全國 100
個城市的公共就業服務機構市場供求信息進行的統計分析顯示,勞動力市場供略小於求,求人倍率已經連續八個季度大於
1。市場供求人數與上年同期相比有所增加,比上季度有所減少。分地區看,東部地區市場需求人數同比有所減少,中西部地區市場供求均有較大幅度增長。分行業看,建築業、居民服務和其他服務業的用人需求同比增長幅度較大。勞動力市場中,中高級技能人才供不應求,與上年同期相比,中高級技能勞動者的用人需求有較大幅度增長。
(六)國際收支狀況繼續改善
據國家外匯管理局初步統計,前三個季度,經常項目收支累計順差 1478 億美元,佔同期 GDP 的 2.6%,較上年同期下降 0.3
個百分點;資本和金融項目累計逆差 845 億美元,上年同期為順差 2341 億美元;外匯儲備累計增加 640 億美元,同比少增
83%。其中,第三季度,經常項目順差 706 億美元,資本和金融項目逆差 710 億美元。外債規模增長較快,短期外債月佔比繼續上升。截至 6 月末,外債餘額為
7852 億美元,同比增長 22.2%。其中,登記外債餘額為 4951億美元,同比增長 22.9%;短期外債餘額為 5882
億美元,同比增長27.3%,佔外債餘額的 74.9%,佔比較上年同期上升 3 個百分點。
(七)行業分析
工業企業利潤增速轉正。9 月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4643 億元,同比增長 7.8%。前三個季度,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同比下降 1.8%。在
41 個工業大類行業中,26 個行業利潤同比增長,1444個行業同比下降,1
個行業由同期盈利轉為虧損。其中,農副食品加工業、汽車製造業、電力、熱力生産和供應業利潤分別同比增長15.2%、10.8%和
44.6%,化學原料和化學製品製造業、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利潤分別同比下降
18.0%、68.0%,石油加工、煉焦和核燃料加工業由同期盈利轉為虧損。前三個季度,原煤、原油産量分別為29.7 億噸和 15420 萬噸,發電量為 35834
億千瓦時,全社會貨運量為 296.9 億噸,同比分別增長 5.2%、0.6%、3.6%和 11.6%。
1.房地産行業
前三個季度,房地産市場運行總體趨穩。房價環比上漲城市個數減少,房地産開發投資增速小幅回落,商品房銷售降幅縮窄,房地産貸款增速回升。
房價環比上漲的城市個數連續兩個月減少。9 月份,全國 70 個大中城市中,新建商品住宅價格環比上漲的城市有 31 個,比 7 月份和 8 月份分別減少
19 個和 5 個,環比價格上漲的城市漲幅均未超過0.4%。二手住宅價格環比上漲的城市有 35 個,比 8 月份減少 3 個,環比價格上漲的城市漲幅均未超過
0.7%。
商品房銷售降幅持續收窄。前三個季度,全國商品房銷售面積6.8 億平方米,同比下降 4.0%,降幅比上半年縮小 6 個百分點,其中商品住宅銷售面積下降
4.3%,2012 年以來降幅持續收窄;商品房銷售額 4.0 萬億元,同比增長 2.7%,而上半年為同比下降 5.2%。
房地産開發投資增速小幅回落。前三個季度,全國完成房地産開發投資 5.1 萬億元,同比增長 15.4%,增速比上半年回落 1.2
個百分45點。其中,商品住宅完成投資 3.5 萬億元,同比增長 10.5%,增幅比上半年回落 1.5 個百分點,佔房地産開發投資的比重為
68.8%。前三個季度,全國房屋新開工面積為 13.5 億平方米,同比下降 8.6%,降幅比上半年擴大 1.5 個百分點;房屋施工面積為 52.5
億平方米,同比增長 14.0%,增幅比上半年回落 3.2 個百分點;全國房屋竣工面積為 5.1 億平方米,同比增長 16.4%,增速比上半年回落 4.3
個百分點。
房地産貸款增速回升。截至 9月末,全國主要金融機構及主要農村金融機構、城市信用社和外資銀行的房地産貸款餘額 11.7 萬億元,同比增長 12.2%,比
6 月末高 1.9 個百分點,比上年末低 1.8 個百分點,佔各項貸款餘額的 19.7%。其中,個人住房貸款餘額 7.2 萬億元,同比增長 12.0%,比 6
月末高 1.7 個百分點,增速連續 4 個月回升;房産開發貸款餘額 3.0 萬億元,同比增長 12.1%,比 6 月末高 0.8 個百分點;地産開發貸款餘額
8461 億元,同比增長 7.3%,比 6 月末高6.5 個百分點。前三個季度,新增房地産貸款 9821 億元,同比少增102
億元。房地産貸款新增額佔各項貸款新增額的 15.4%,比上半年高 3.1 個百分點,比上年全年低 2.1 個百分點。
根據住房與城鄉建設部統計,前三個季度,全國城鎮保障性住房和棚戶區改造住房新開工 720 萬套,開工率為 97%,基本建成 480 萬套,完成投資
9600 億元。隨着保障性住房建設的全面推進和加速,保障房信貸支持力度繼續加大。截至 9 月末,全國保障性住房開發貸款餘額為 5215
億元,佔全部住房開發貸款的 23.5%。前三個季度,新增保障性住房開發貸款 1300 億元,佔新增住房開發貸款的
86.4%。此外,利用住房公積金貸款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設試點工作穩步推進,截至 9 月末,第一批 29 個試點城市已審批貸款 419 億元,佔貸款總額度 502
億元的 83.5%,按工程進度發放貸款 314 億元,支持了 101個保障房項目。
2.紡織行業
紡織行業是中國的傳統支柱産業和重要民生産業,曾經具有明顯的國際競爭優勢。“十一五”期間,紡織行業規模以上企業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
12.6%,利潤總額年均增長
27.7%。但紡織行業也存在發展方式粗放、原料對外依存度較高等制約行業科學發展的問題。2012年以來,受全球經濟增速放緩的影響,紡織行業面臨的挑戰更加嚴峻。
要在更高水平上實現可持續發展,紡織行業需盡快轉變發展方式,推動行業轉型升級。受需求持續萎縮影響,紡織行業生産增速下降,但降幅有所收窄。歐美日需求銳減,外需低迷。前三個季度,紡織品服裝出口
1871.6億美元,同比僅增長 0.5%,比上半年下降 1.1 個百分點。前三個季度,中國紡織品服裝出口數量同比僅增長 2.5%左右。內需增速回落。1-8
月,規模以上紡織企業內銷産值同比增長 12.4%,分別比第一季度和上半年回落 3.9 個和 0.9 個百分點。前三個季度,全國 3.7
萬戶規模以上紡織企業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 12.5%,分別比第一季度和上半年回落 2.6 個和 0.5 個百分點。
在棉花價格大幅波動、勞動力和能源成本上漲等諸多不利因素影響下,紡織行業整體效益較上年同期有所下滑。9 月末,國內 328 棉47花價格指數收於
18673 元/噸,Cotlook A 指數收於 81.3 美分/磅,國內棉價比國際市場每噸高出約 7000 元,削弱了中國紡織行業的競爭力。1-7
月,規模以上紡織企業利潤總額同比下降 1.1%,但降幅有所收窄,分別比第一季度、上半年收窄 1.0 個和 0.9 個百分點。
“十二五”時期是紡織行業由大變強的重要時期,進一步深化産業結構調整、加快轉變發展方式、從根源上化解各種外在風險,是全行業面臨的根本任務。紡織工業
80%左右的産能集中在東部地區,隨着中西部地區承接産業轉移條件日益完善,應抓住機遇引導紡織行業有序轉移,形成東中西部紡織産業優勢互補、協調發展的區域布局,進一步保持和提升紡織行業國際競爭力。充分利用各種有利條件,加快建立以市場為導向、企業為主體、科研院所和高校為支撐、産學研用緊密結合的紡織行業科技創新機制,進一步提高産品質量,培養自主品牌,提高産品附加值,完善産業價值鏈;推廣節能降耗減排新技術並加強資源再生循環及利用,着力推動紡織工業進入創新驅動的發展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