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品能當股票買嗎
2011-03-23   作者:  來源:中國商報
 

  目前並非全民參與的好時機

  吳朋(北京金融界人士):藝術品份額化交易的出現無疑降低了藝術品的投資門檻。這一創新品種將原本專業、小眾的收藏市場變成金融化、大眾化的投資市場,這是一種不可避免的趨勢。文化産權交易平台是文化和資本對接的最佳途徑,而文化金融産品則是對接的主要方式。從這個意義上判斷,對藝術品份額交易的創新初衷,我個人&&讚同。
  不過,關於現在是不是鼓勵全民參與的好時機?我認為有待商榷。這種新産品如果不是只為一時盈利,打算將眼光放向長遠,必然少不了外部條件的支持,如風險可控、監管體制完善、法律法規都配套。但如今單説監管方面,我們並沒有“文監會”,誰來具體管理還是個問題。
  舉個例子,藝術品份額化交易參照的是股市模式,而證券在中國的發展,從“拿來”到本土化,最後成立證監會,立法和管理一直在左右着這一新生事物的成熟過程。創新型交易必然要有“防火墻”,條件尚未成熟時就匆忙“上馬”,萬一投資者沒有得到回報,他會將此看成失敗的投資方式,甚至産生抵觸情緒,反過來會對行業發展不利。
  我想,有過一定炒股經驗的人都不會忘記當年中石油上市。那時中石油上市開盤價48.6元,上市前幾乎所有券商都估計這只股票價格會過百元。就在一直唱多的背景下,中石油被做空。它的失利讓當初滿懷期待的人們如今“談油色變”。而藝術品市場的估價和股票不同,更多地取決於主觀形態。1元錢裏的每股凈資産是如何算出來的?怎麼算市盈率?分紅是多少?怎麼判斷走勢?這種投資本身的可信度及抗風險系數又是多少?我想這一系列問題,投資機構未必能給出詳盡解答。
  天津文交所第二批份額中簽率下降,説明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和進入這一市場,裏面會不會有“坐莊”嫌疑不好説,但連最起碼的鑒定、估價程序都有漏洞,此時鼓勵全民參與着實太過冒進,反而不利於其發展,搞不好可能導致半途“夭折”。


1234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發表使用。
 
相關新聞:
“藝術品股票”被爆炒,禁止還是放行? 2011-03-24
馬紅漫:應果斷暫停藝術品份額交易 2011-03-24
高燒不退的“藝術品股票”亟待立法監管 2011-03-23
天津文交所又有六件藝術品上市 2011-03-23
藝術品交易所別開成賭場 2011-03-23
 
頻道精選:
[財智]天價奇石開價過億元 誰是價格推手?[財智]存款返現赤裸裸 銀行攬存大戰白熱化
[思想]皮海洲:支持李榮融炒炒股[思想]葉建平:促進消費的前提是改善民生
[讀書]《五常學經濟》[讀書]投資盡可逆向思維 做人恪守道德底線
 
關於我們 | 版面設置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甲101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