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首頁 >> 國內
7月新增金融機構外匯佔款回升45%
專家稱須警惕熱錢再度涌入中國
2010-08-26   作者:記者 張莫/北京報道  來源:經濟參考報
 
    根據央行25日公布的最新數據,7月新增金融機構外匯佔款1709.51億元人民幣,較6月份約1171億人民幣的新增金融機構外匯佔款數額環比溫和上升45%,並結束了5月和6月新增金融機構外匯佔款連續兩個月下滑的態勢。專家分析稱,外匯佔款增量在接下來或將繼續回升,熱錢再度流入的風險不容小視。
  雖然不是最全面的指標,但金融機構新增外匯佔款也是觀察流入中國的外部資金數量的一個重要指標。中國銀行金融市場總部高級分析師石磊分析稱,貿易順差回升、歐洲主權債務危機在7月有所轉好、人民幣升值預期重啟是7月外匯佔款增量回升的三個主要原因。
  根據此前央行公布的數據,5月份新增金融機構外匯佔款由4月的2863億元人民幣下降至1316億元後,6月新增金融機構外匯佔款進一步下滑至1171億元,創下2008年11月以來新低,同時也遠低於5年平均的2388億元。
  “外匯佔款月度正常的增量通常在2000億至3000億元人民幣,而5月和6月1000億元數量級的增速是不正常的。5、6月份是歐洲主權債務危機最嚴重的時候,海外市場動蕩加劇,資金撤離得多,流入得少。”石磊&&。
  中國建設銀行高級研究員趙慶明則&&,5、6月份的外匯佔款增量較小和國家外匯管理局對銀行在外債、外匯貸款方面的違規行為嚴加監管也有着密切的關係。外匯局接連開展應對和打擊違規資金流入專項行動,堵住了部分違規“熱錢”的流入。
  進入二季度以來,各方數據均顯示,外匯資金流入正在放緩。根據19日外匯局公布的二季度我國國際收支平衡表初步數據,二季度,我國國際收支經常項目、資本和金融項目呈現“雙順差”,但資本和金融項目順差環比大幅下降,由一季度的642億美元降至115億美元。“資金可能會大幅撤出”的論調近期又流行起來。
  “鋻於海外市場的穩定和中國貿易順差的增加,外匯佔款增速放緩不會是長期的趨勢。統計數據有一個滯後效應,8月份的外匯佔款的增量還要回升。”石磊説。
  趙慶明也指出,從長期來看,人民幣的升值道路還未完,而從歷史經驗來看,任何一個其貨幣處於長期升值通道的國家面臨資金大幅撤出的可能性都微乎其微,這種情況基本上是沒有發生過的。他直言,僅一兩個月的數據不能代表整體的資金流動狀況,況且,國內對外匯款的增加、對外投資的增加在數據上都能最終體現為新增外匯佔款的減少,但是這絕不代表“熱錢正在撤出中國”,實際上,從7月份的數據來看,未來資金整體加速流入的趨勢仍將持續。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發表使用。
 
相關新聞:
大幅增持日本國債我國推進外匯儲備多元化 2010-08-13
外匯儲備投資難題 2010-08-09
央行:不排除外匯集中流出風險 2010-08-06
台灣地區外匯儲備排名世界第四 2010-08-06
專家詳解:外匯理財之道 2010-08-06
 
頻道精選:
[財智頻道]天價奇石開價過億元 誰是價格推手?[財智頻道]存款返現赤裸裸 銀行攬存大戰白熱化
[思想頻道]三論通貨膨脹是生産力現象[思想頻道]查處閒置用地不會解決房價問題
[讀書頻道]《五常學經濟》[讀書頻道]投資盡可逆向思維 做人恪守道德底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