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企業 >> 食品 >> 聖元
聖元奶粉"早熟門"背後是"公信門"
2010-08-24   作者:佟明彪  來源:中國經濟網
 

  聖元奶粉導致多名嬰兒性早熟的事件一時鬧得沸沸颺颺。8月15日,衞生部的檢測結果似乎給這一事件劃上了一個句號,這對於聖元來説無疑是一個好消息,因為“早熟門”終於安全地關上了。但是消費者和媒體的質疑聲並沒有因此而停止,因為大家都看到了聖元“早熟門”背後的那重“公信門”。

  奶源地撲朔迷離

  “早熟門”事件爆出後,聖元開始回應媒體報道,8月10日宣稱自己的奶源是安全的進口奶源,來自歐盟,之後又説是新西蘭,目的就是讓外界相信自己的奶粉是安全的,不可能出現雌激素導致嬰兒性早熟的情況。也正是這個被媒體稱之為“奶源門”的事件,讓聖元又成為了眾矢之的。涉嫌修改奶源地信息,産品包裝上的小字聲明,無不顯示着聖元“奶源説”的無力和前後矛盾。與此同時,新西蘭恒天然集團在國內建有奶源基地的事實被媒體證實,2007年建立了唐山漢沽牧場,今年2月又宣布將在河北投資建立兩個新牧場。這就使聖元的“奶源保證”毫無説服力,不僅沒有解決“早熟門”問題,更讓聖元的企業公信度大打折扣。

  道歉信或是“自我安慰”

  8月12日,聖元董事長張亮發表致全國消費者的道歉信。想以一種積極的態度來回應愈演愈烈的“早熟門”事件。在信中,張亮提到不將産品送檢的原因有兩個:一是所送樣品的真實身份無法證實;二是與檢測機構存在付費的利益關係。從這次的解釋當中看,或多或少地透露出聖元的心虛,所謂腳正不怕鞋歪,既然自己能夠保證産品質量沒問題,為何又擔心別人對樣本的懷疑呢?即使有人懷疑,也可以與之對質,結果必是清者自清,濁者自濁。而第二點理由則是對檢測機構的不信任,在如此嚴峻的事態之下,筆者認為“付費的利益關係”不會影響檢測的最終結果,畢竟檢測機構也不想因為發布不準確的檢測結果而使自己陷入那重“公信門”吧,而且總不該把全國的檢測部門一概而論吧。既然對檢測部門有所擔心,為何在衞生部的檢測結果公布後又像救命稻草一樣地抓住呢?如此看來,這封道歉信中的解釋倒像是聖元的自我安慰,兩點理由都是以己度人,自己在猜想公眾的想法和態度。依照常理,産品出現質量問題,將樣本送檢是再自然不過的程序,如果是做該做的事還要瞻前顧後,或是為自己的“不做”找些理由的話,那常理還是常理嗎,程序還是程序嗎?聖元的道歉信或許道了歉,但似乎又讓聖元的公信力雪上加霜了。
  “早熟門”不僅影響了聖元,更是國內乳製品行業的一次地震,震毀的是在消費者心中本就岌岌可危的公信力。震蕩過後,人們應該思考的是如何“重建”,這個“重建”不僅是重建國內乳製品行業在國人心目中的公信力,同時也應該是建立一套正確合理的應對此類事件的做法甚至是制度,只有這樣才可能有亡羊補牢的機會。當然,消費者最想看到的還是一個不會出現安全問題的中國乳製品行業。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發表使用。
 
相關新聞:
 
頻道精選:
[財智頻道]天價奇石開價過億元 誰是價格推手?[財智頻道]存款返現赤裸裸 銀行攬存大戰白熱化
[思想頻道]三論通貨膨脹是生産力現象[思想頻道]查處閒置用地不會解決房價問題
[讀書頻道]《五常學經濟》[讀書頻道]投資盡可逆向思維 做人恪守道德底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