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企業 >> 食品 >> 佛塑
虧本也要生産毒餐盒?佛塑子公司或臨鉅額罰款
2010-08-13   作者:郭榮村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深陷 “洋垃圾門”的佛塑股份正受到各方的強烈質疑。昨日(8月12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瀏覽各大論壇發現,網友對這家上市公司旗下企業非法生産違規産品,且“中外有別”的做法&&出極大憤慨。有專家和律師向記者&&,根據相關法律和法規,佛塑股份不但要受到執法部門的處罰,也應當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對於這一事件,股民也紛紛選擇“用腳投票”,昨日佛塑股份股價大跌4.75%,收報12.23元。

  “中外有別”引起輿論譁然

  根據央視報道,佛塑股份鴻基分公司採購進出口部的陳躍文承認,一般出口餐具添加的廢料都不大,而內銷沒人管,好糊弄,賣得出去就行。這就意味着,該公司的産品分為兩個體系,質量較好的出口,添加大量廢料的則賣給國人。這一做法引起輿論譁然,有質疑者&&:“難倒國人就該用洋垃圾做的餐盒?”
  根據和訊網對“洋垃圾門”事件的調查顯示,截至昨晚9時,在“如何看待此事”的調查項中,認為不可容忍的佔了95.87%;在“應當承擔什麼責任”的調查項中,認為處以高額罰款的比例為29.2%,認為應該關門整頓的佔了31.04%,認為應該賠償投資者損失的比例為39.76%。
  國際食品包裝協會秘書長董金獅昨日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證實,目前由於出口要求嚴格、價格更高,企業一般會生産質量相對較好的餐盒,而剩下的邊角料、廢料生産出來的餐盒主要流向國內市場。他&&,國內監管不到位、執法力度不夠,也使洋垃圾餐盒得以在中國市場暢通無阻。
  業內人士稱,其實國家已經明令禁止生産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出口也不合法。此外,更令人費解的是,佛塑股份旗下企業非法製造有 “毒”餐盒,最終還落得個“虧損”的命運,這讓人連呼看不懂。
  佛塑股份8月11日晚間的公告顯示,由佛塑股份持股、鴻基分公司管理的鴻華公司今年上半年涉嫌違規産品有1667噸,涉嫌違規産品營業收入為2010萬元,但涉嫌違規産品的營業利潤為-104萬元。
  對此,部分網友直呼“看不懂”。作為一家知名上市公司,旗下企業竟然虧損100余萬搞違法經營,還得成天提心吊膽,真讓人匪夷所思。董金獅告訴記者,他並不清楚為何佛塑股份公告的上述違規産品營業利潤為負,但他&&,根據他掌握的情況,幹這一行虧損的很少,“都是24小時開機,如果虧損,為什麼要幹?”
  不過,也有分析人士認為,如果鴻華公司在前期有人力或物力等較大投資,前期出現虧損也有可能。

  或可處罰款數千萬元

  8月12日,廣東省質監局發布新聞稱,8月10~11日,廣東質監部門連夜組織力量深圳燦輝、佛山鴻基(鴻華)、東莞茂盈等企業開展執法檢查,查獲利用廢舊塑料生産一次性塑料餐具飯盒1334萬個及原料一大批。
  同時,廣東省質監部門還&&,今後將繼續加大對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生産企業的檢查力度,擴大執法檢查範圍,加強巡查和摸查,對違法使用廢舊塑料進行生産一次性塑料餐具的企業依法查封産品、原料和設備,對屢次違法的企業將依法從重處罰。
  昨日,記者致電佛山市質監局,相關人士&&,對於涉嫌生産發泡塑料餐具的企業正在查處過程當中,處理結果還沒有出來,查實後肯定會嚴懲。
  如果按照鴻華公司上半年涉嫌違規産品營業收入2010萬元計,按照有關法律,企業將被處以銷售産品貨值金額等值以上3倍以下的罰款,因此這筆罰款也將是一個天文數字。北京市東易律師事務所律師溫先生向《每日經濟新聞》&&,根據相關法律和法規,違法企業要承擔相應行政責任,情節嚴重的要承擔刑事責任。不過他也&&,作為行政責任來説,彈性比較大,目前還無法判斷具體的罰款金額。
  董金獅告訴記者,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的相關規定,如果企業明知道是違法的情況下,仍然在餐盒生産過程中添加熒光增白劑等有害物質,還需要承擔刑事責任。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發表使用。
 
相關新聞:
廣東省國資委:佛塑問題餐盒事件暫不處罰 2010-08-13
用洋垃圾制餐盒被曝光 記者訪佛塑股份子公司 2010-08-12
佛塑股份陷入“垃圾門” 2010-08-12
餐具違規變慘劇 佛塑股份陷入“垃圾門” 2010-08-12
佛塑稱生産違規産品虧了104萬 2010-08-12
 
頻道精選:
[財智頻道]天價奇石開價過億元 誰是價格推手?[財智頻道]存款返現赤裸裸 銀行攬存大戰白熱化
[思想頻道]不夠職業的基金業“被娛樂化”[思想頻道]鈕文新:美國需要的是加息
[讀書頻道]《五常學經濟》[讀書頻道]投資盡可逆向思維 做人恪守道德底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