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首頁 >> 國內
“性早熟”奶粉引發網民熱議標準問題
2010-08-13   作者:記者 於璐/整理  來源:經濟參考報
 

    聖元奶粉可能致嬰幼兒性早熟一事幾天來一直是各方關注的焦點。據最新會診結果,專家尚未發現性早熟現象與特定食物或環境有密切關係。網民在擔心那幾名嬰兒命運的同時,也在討論相關標準的制定與執行問題,認為患兒家屬遭遇的“檢測無門”實則是我國相關標準缺失所致,同時也折射出我國目前監管措施的落後。盡快對相關標準拾遺補漏,制定適合於當前經濟社會發展的新標準才是關鍵。

  標準空白製造了“檢測無門”

  署名“吳焰”的評論文章説,一邊是無數家長的焦急等待,一邊卻是工商、質檢、醫院等部門&&“此事不歸我管”,“沒有該檢測項目”。如果説“問題奶粉”的出現,再次給消費者帶來恐慌的話,有關部門的“無關回應”和消費者的“檢測無門”,則暴露了食品安全標準的軟肋:在一個激素食品如此氾濫並引起廣泛關注的年代裏,我們對激素的監管使用,仍處於一片空白。
  署名“馮海寧”的評論文章説,當三聚氰胺奶粉事件出現時,權威專家披露“奶粉三聚氰胺檢測屬空白”;“激素門”出現,激素檢測也屬於空白。試問,嬰兒奶粉究竟還有多少項檢測空白?是不是每一項檢測空白都需要嬰兒們付出健康甚至生命的代價來填補?

  法律監管漏洞導致標準滯後

  馮海寧的評論文章説,從相關檢測機構推脫,到檢測標準空白,奶粉“激素門”暴露了不少問題:
  首先,檢測空白不僅暴露了檢測標準低,同時也暴露了檢測方法落後。不能適應社會發展的檢測標準和檢測方法,存在究竟還有多少現實意義?在我看來,奶粉檢測標準的滯後也是法律監管的滯後。
  其次,相關檢測部門推脫檢測有失職之嫌。無論是質檢部門推到藥檢部門,還是藥檢部門不受理個人檢測申請,這些公共部門不對公眾健康負責,無疑有失職嫌疑。質檢部門失職,還有誰能保障公眾健康?質檢部門檢測不了,難道説讓嬰兒家長自己來檢測?還是讓嬰兒家長送到國外去檢測?
  吳焰的文章説,與這樣的時代要求相比,我們的一些食品衞生標準,就顯得滯後甚至缺失,不少迄今還是上世紀“食品短缺”時代制定的。即使去年《食品安全法》施行後,全國人大常委會在執法檢查中發現,食品安全標準依然存在數量少、指標粗、缺乏風險評估依據等問題。他建議,一些國家的經驗值得借鑒:監管部門尤其重視食品安全的預見性與風險評估,對食品安全的標準,往往實施動態管理,經常增設項目,調整標準。

  “私利”嚴重干擾標準的科學性

  網友指出,此次奶粉遭遇“檢測無門”只是表面現象,更深層次的原因是我國在相關産品的標準制定中存在致命性的漏洞,從而使一些無良廠商可以打擦邊球,無視消費者生命安全。
  馮海寧説,有學者指出,中國的大量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尤其涉及食品安全的産品質量方面,標齡長、標準低,檢測方法落後,測標準多年未改變。而且,據有關人士還披露,不少行業産品檢測標準是由這些行業裏的幾家大企業牽頭制定的,這樣的標準摻雜了很多企業的私利。看來,奶粉檢測空白是有複雜的背景和原因的,這需要一一追問。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發表使用。
 
相關新聞:
衞生部:奶粉不允許檢出雌激素 檢測標准將公布 2010-08-11
聖元“激素事件”使得洋奶粉再掀漲價風 2010-08-11
衞生部:抽檢奶粉會診"早熟"女嬰 2010-08-11
武漢三名女嬰性早熟 家長懷疑係聖元奶粉所致 2010-08-10
聖元暫不接受奶粉退貨 山東職能部門尚未介入 2010-08-10
 
頻道精選:
[財智頻道]天價奇石開價過億元 誰是價格推手?[財智頻道]存款返現赤裸裸 銀行攬存大戰白熱化
[思想頻道]不夠職業的基金業“被娛樂化”[思想頻道]鈕文新:美國需要的是加息
[讀書頻道]《五常學經濟》[讀書頻道]投資盡可逆向思維 做人恪守道德底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