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首頁 >> 國內
專家:失業率反映社會“痛苦”程度
2010-08-06   作者: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很多經濟學家都認為,增長率、失業率、通貨膨脹率是3個最重要的宏觀經濟指標。一個正常的、健康的經濟體,應該是較高的增長率、較低的失業率和較低的通貨膨脹率三者並存。較高的增長率體現的是經濟活力,較低的失業率和通貨膨脹率折射的則是社會穩定性。在這3個指標之間,存在著非常密切和確定的聯動性。至于這3個指標的重要性如何排序,誰應該在第一位,誰應該在第二位,在不同的宏觀經濟形勢下,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意見。就中國目前的情況看,應該將失業率排在第一,給予最大的關注和最大的政策扶持。理由有三:
  第一,失業是資源浪費。勞動資源的一個特點,就是具有可再生性和不可儲存性。不像有些資源。比如石油就剛好相反,它具有不可再生性和可儲存性,今天用了,就沒有了;今天不用,今年不用,可以儲存在地下,明天再用,明年再用。勞動力,今天用了,明天又可以再生出新的勞動力;作為勞動力的人,是可以儲存的,今天不就業,可以明天再就業,但是這個人的勞動力,不可以儲存,今天不用,就沒有了,就流失了,就揮發了。明天再用的勞動力,是明天的新的勞動力。所以,勞動者的失業,就是白白損失了創造財富、積累財富的機會,就是白白損失了可以創造出來的財富、可以積累下來的財富。過去經常講一句話“貪污和浪費是極大的犯罪”,失業確實是對勞動資源的浪費。
  第二,高失業率是重大的社會問題。失業率反映了社會的“痛苦”程度。一般將“失業率+通貨膨脹率”視為一個社會的“痛苦指數”。雖然失業者只是少數(不管哪一種統計,失業率遠沒有達到50%),宏觀的失業率數據也許很小,但對于失業者本人而言,失業率就是100%。而且失業造成的痛苦,非常直接、非常具體、非常深切,不像增長率,高一點、低一點,普通老百姓的感受不那麼明顯。失業造成的痛苦,還具有非常強烈的放射性和傳染性,會影響到很多很多的其他人,比如失業者的整個家庭成員,特別是家庭成員中的未成年人。有研究表明,長期失業者自身的身心健康會受到傷害,其家庭中小孩的身心健康也都會受到傷害。
  第三,失業是未來的隱患。30年來,中國的增長率笑傲全球,相比之下,中國的就業率卻並沒有這種殊榮。説失業是最大的隱患,首先是我們對于它的嚴重程度“心中無數”,大家都知道中國的失業問題不是一個小問題,但它到底有多大,統計是模糊的、混亂的,這從各個不同部門發布的懸殊極大的數據,可以得到印證。這裏面既涉及認識深淺、激勵強弱,比如不像重視增長率那樣重視失業率,官員升遷與增長率的相關性遠遠高于與失業率的相關性;也涉及統計的方法,比如口徑的選擇、樣本的選擇、時間地點的選擇等等。其次是失業的危害將不僅僅是直接的、經濟的,還可能是間接的、政治的。第三是中國的“二元經濟結構”不會長久。中國現在的鄉村像一個超巨大的勞動力蓄水池,在經濟高速增長時,鄉村可以為城市提供其需要的勞動力,在經濟不那麼高速增長時,鄉村又可以為城市接納其不需要的勞動力,這好像都是好事,特別是返鄉的勞動力在鄉村有土地有住房,使得其失業對于社會的衝擊力和破壞力,不像在發達經濟體中那樣大。但這種“二元經濟結構”畢竟是落後的表現,中國並不希望、事實上也不可能永遠保留這個“蓄水池”。
  基于以上分析,我們就可以明白,為什麼在創造就業機會、降低失業率的事情上,各級政府都十分重視。我們相信,為促進社會就業的這些政策措施,一定會産生更大成效,取得更大回報。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志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發表使用。
 
相關新聞:
蓋特納預測美失業率可能"先高後低" 2010-08-05
美國經濟是否探底失業率説了算 2010-08-03
西班牙第二季度失業率創13年來新高 2010-08-02
總人口4700萬人,失業率高達20%,西班牙強推就業改革 2010-07-12
5月份日本失業率上升 2010-06-30
 
頻道精選:
[財智頻道]天價奇石開價過億元 誰是價格推手?[財智頻道]存款返現赤裸裸 銀行攬存大戰白熱化
[思想頻道]2010年國際金融市場觀察與預期[思想頻道]“競爭格局已成”是在粉飾壟斷
[讀書頻道]《五常學經濟》[讀書頻道]投資盡可逆向思維 做人恪守道德底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