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首頁 >> 國內
[部落格]鋼鐵行業的産能擴張已走到盡頭
2010-08-04   作者:董登新  來源:經濟參考報
 

    近十年間,中國鋼鐵産量增長了4倍多!這與原先每十年增長1倍形成巨大反差。為此,不難判斷:中國鋼鐵産業擴張已是強弩之末!我國鋼鐵總産量目前正在進入“築頂”階段,邊際利潤的“頂部”早在2007年底出現,隨後已開始不斷下滑。這標誌著中國鋼鐵業繁榮時代的終結。
  2007年是中國鋼鐵行業邊際利潤的“頂部”,之後的形勢每況愈下。以武鋼股份為例,近三年,在營業收入基本穩定的前提下,武鋼凈利潤直線滑落:2007年凈利潤65億元,2008年52億元,2009年只有15億元,2010年是否虧損,則要看今年下半年景氣度。與此同時,公司所得稅貢獻更是隨之“水落石出”:2007年上繳所得稅29億元,2008年暴跌至11億元,2009年更是猛減至4億元,2010年還能上繳所得稅嗎?
  再從銷售毛利率指標來看,2007年武鋼銷售毛利率高達22.59%,2008年也維持在14.62%的高位,然而,2009年陡然滑落至8%附近,毛利率已接近國家的基準貸款利率。這就是説,武鋼這兩年除了無私地為工人提供就業崗位外,基本上就是為銀行貸款“打工”做奉獻。
  近三年來,武鋼應收賬款周轉率節節下滑,更是表明“貨難銷”、賣不動、賒賬多,庫存大。然而,近三年來,隨著主營利潤大幅減少,公司“三項費用”卻在大幅上升之中。
  最後,看每股收益指標,2007年武鋼每股收益高達0.83元,創下歷史新高;但隨後便快速下滑,2008年每股收益仍有0.66元,但2009年只有0.19元,這是武鋼自1999年上市以來每股收益首次跌破2毛錢。2010年第一季度每股收益更是只有4分錢,而今年下半年中國整個鋼鐵行業的日子將更難熬。
  近十年來,全國各省大小城市造新城、改舊城工作基本上已告一段落,隨著小轎車走進千家萬戶以及房地産大開發,中國城市居民大多每戶擁有了兩至三套住房,不少城市居民家庭擁有了一兩輛低檔車,當然,也有不少高收入家庭擁有了三輛以上的高檔車,這是一個發展中人口大國刺激消費的最有力措施。它不僅強力驅動了中國鋼鐵、水泥、石油的大消耗,更驅動了中國G D P與政府稅收不知疲憊地高增長。這是中國工業化與城市化的重要載體。
  如此這般粗放式、外延型、總量擴張的經濟增長模式,它嚴重依賴于“兩高一資”(高能耗、高污染、資源性)行業産能的快速擴張,並同時以大批農民工為代表的廉價勞動力作後盾,在單一投資與單一出口的強力驅動下,它不知風險、不知疲倦地奪路狂奔。這樣一種經濟增長模式是殺雞取卵、竭澤而漁、飲鴆止渴,最後結果當然只能是因小失大了。
  下一個30年,中國經濟改革開放的主旋律應該是“經濟轉型、産業升級與城鄉一體化發展”。原有的經濟增長模式已經走到了盡頭,新的模式尚有待培育,這是一個歷史轉折期,也是一個經濟轉型期。
  在新形勢下,中國鋼鐵産業必須進一步提高産業集中度,大力淘汰落後産能與過剩産能,加大新産品研發力度,同時,抬高“環保”門檻,強力提升企業治污要求與治污成本,也許這本身就是一種優勝劣汰的機制,讓落後産能與過剩産能自然、自動“被淘汰”。
  特別提示:中國鋼鐵行業的命運不過是中國舊有經濟增長模式的一個縮影。我們必須提醒,中國鋼鐵企業切莫再用三年前的“老黃歷”看待未來的市場走勢,現在已不是未卜先知或未雨綢繆的時候,事實擺在眼前,我們必須立即動手、全局籌謀、從長計議。如果我們繼續沿著原有的模式發展,那麼,中國鋼鐵企業就只有走向死胡同。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志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發表使用。
 
相關新聞:
鋼鐵大佬斥三大礦山“竭澤而漁” 2010-08-04
鋼鐵行業的産能擴張已走到盡頭 2010-08-04
中鋼協預計今年下半年中國鋼鐵産品出口總量將回落 2010-08-03
鋼鐵報復性反彈難改頹勢 2010-08-03
上半年日本鋼鐵對華出口同比增36.1% 2010-08-03
 
頻道精選:
[財智頻道]天價奇石開價過億元 誰是價格推手?[財智頻道]存款返現赤裸裸 銀行攬存大戰白熱化
[思想頻道]全球經濟復蘇判斷與我財政政策取向[思想頻道]繼續推進改革開放延續經濟增長奇跡
[讀書頻道]《五常學經濟》[讀書頻道]投資盡可逆向思維 做人恪守道德底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