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首頁 >> 頭條要聞
查處PE腐敗不能光説不練
2010-08-03   作者:周俊生  來源:國際金融報
 
    前不久曝出的國信證券“李紹武事件”,終於使“潛伏”在證券投行業內部的PE腐敗暴露在陽光之下。但是,讓市場感到困惑的是,“李紹武事件”曝光已有一個多月,我們不僅未能看到監管部門在查處PE腐敗方面有何作為,相反,隨着新股發行市場一如既往地密集上市,更多的PE腐敗嫌疑案例進入了我們的視野,但我們卻聽不到監管部門對此有什麼反應。
  7月12日獲得發審委審核通過的浙江步森,在其招股説明書中顯示,兩個通過私募投資途徑入股的機構杭州榕桂和韓斯坤元,當時的認股價格都低於浙江步森的凈資産,這種反常的交易存在利益輸送的可能,而這兩家機構入股的過程極為曲折,尤其是韓斯坤元的創投管理人、股東和浙江步森主辦律師之間的關係更是撲朔迷離。
  7月27日獲得發審委審核通過的易世達,在上市輔導期內突擊引入4家創投機構和42位自然人(其中30人為新增股東),至於易世達為什麼要引進這些股東以及這些股東的背景資料,這家公司在其公布的招股説明書等材料中只字未提。
  7月28日上市的創業板公司易聯眾,在其公開信息中顯示,第三大股東楊靖在兩年前的身份還是證券公司營業部的一個普通職員,卻持有400萬股股票。市場質疑,她是通過什麼渠道得到這些股票的?而她持有的這些股份是去年才得到的。現在,隨着易聯眾的獲准上市,這個來路不明的神秘股東,已經搖身成為億萬富翁。
  浙江步森、易世達、易聯眾,這幾家公司只是媒體通過深入調查後,對其疑竇重重的股權結構和其股權形成過程提出的質疑。這些公司是否出現PE腐敗,在權威部門拿出有説服力的説法之前,還不能貿然下結論。但是,媒體提供的線索已經給市場監管部門提供了調查的途徑,市場監管部門有責任給公眾以切實的交待。
  PE腐敗是我國資本市場發展過程中出現的一個值得高度重視的現象。PE作為一種私募活動,在國際市場上表現很活躍,已經成為與公募市場並行不悖的一種企業融資途徑,但是在進入我國後卻出現了某種程度的變異。
  由於我國股票交易市場的投機氣氛一直很濃厚,企業上市後其股價可以脫離企業基本面出現大幅飆升,公募之前已經存在的先期投資者可以實現瞬間暴富,因此導致一些從事保薦業務的券商投行機構利用工作的便利,與被保薦企業串通,利用私募的途徑大肆套利。國信證券的李紹武事件暴露以後,在業內曾經引起廣泛的同情,而這也反過來説明PE腐敗在這個行業內已經氾濫到了多麼嚴重的程度。
  PE腐敗的氾濫,其直接的危害者便是廣大中小投資者。很顯然,對此,監管部門不能光説不練,僅僅在嘴上説要進行查處,而是要拿出實際的行動對PE進行嚴格監管,堵住目前的腐敗漏洞。像目前這樣,一些媒體都可以輕易地發現PE腐敗的線索,但這些企業卻安然通過上市審核,甚至在問題暴露以後仍然能斬關奪隘實現上市,這與投資者的期望無疑是有很大距離的。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發表使用。
 
相關新聞:
PE瞄準文化産業集中發力 2010-08-13
葉檀:出現PE腐敗太正常了 2010-08-07
二季度中國PE市場新募基金額同比增近5倍 2010-08-03
[博客]監管層開始關注PE了! 2010-06-30
發改委鼓勵地方試點養老金投資PE 2010-06-11
 
頻道精選:
[財智頻道]天價奇石開價過億元 誰是價格推手?[財智頻道]存款返現赤裸裸 銀行攬存大戰白熱化
[思想頻道]壟斷行業收入分配改革的理論廓清[思想頻道]中國品牌的追求不能急於求成
[讀書頻道]《五常學經濟》[讀書頻道]投資盡可逆向思維 做人恪守道德底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