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首頁 >> 頭條要聞
空置房問題絕不是偽問題
2010-07-27   作者:楊民  來源:中國青年報
 
    先是有消息説根據國家電網公司的統計,電表顯示有6540萬套房的電表連續6個月讀數為0(空置房),後國家電網公司出面否認,説他們從來沒有做過這方面的統計。那麼前面的消息從哪來?這且不説了,現在有人試圖從根本上來推倒它,説空置房是個偽問題,意思是即使真有那麼多空置房也沒有一點關係。(匡賢明,《商品房空置是個偽問題》,《新京報》7月25日)
  這個結論讓我感覺非常奇怪:説到底有多少空置房這可以討論,但空置房怎麼是偽問題?
  該文列出的理由筆者整理出來有四點:一是市場經濟往往是過剩經濟;二是消費者主權,他舉例説一個女士有三輛汽車,其中一輛從來沒有用過,我們不能説她空置,“即便這套房是空置,其空置成本也主要是由所有者承擔”;三是反駁囤積之説,以上世紀80年代億萬富翁納爾遜亨特企圖壟斷美國的白銀市場失敗為例證明“經濟條件下的囤貨之舉,似乎從未成功過”;四是以海南為例説明空置有時是正當的需求。筆者認為這四點理由要麼錯誤,要麼文不對題,要麼是一葉障目。
  市場經濟往往是過剩經濟的説法出自哪?是作者的斷言?筆者作為學經濟的還是第一次聽説。市場經濟的性質是以價格為杠杠在供不應求和供過於求之間調整,所以局部的、短時間的過剩是有的,但如果是大面積的、長期的過剩,那就是經濟危機了,怎麼能説市場經濟“往往”是過剩經濟?
  消費者主權沒有錯,但如果你的購買行為産生了負的外部性就不能再強調消費者主權了。比如在饑荒時有錢人把糧食大量囤積起來,這也是花他自己的錢,但這種行為在任何時代和任何國家都是不允許的。就以買三輛車的女士為例,如果這個社會只有少數人買三輛車,那當然沒什麼問題,但如果很多人都買三輛車,導致車滿為患、道路過度擁擠、停車位嚴重不足,那麼你還能強調這是她花自己的錢別人管不了嗎?
  第三條就更搞笑了,人家説的是很多人囤積房子拉高了房價,他回答説,有個億萬富翁囤積白銀破産了,一個人的力量能和成千上萬人的力量相比嗎?白銀能和住房相比嗎?炒房族拉高了房價難道不是事實嗎?
  第四條是典型的一葉障目。海南這種休假房在全國能佔多大比例?有沒有1%?所以,商品房空置不是一個偽問題。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發表使用。
 
相關新聞:
有多少空置房仍無權威結論 2010-07-30
廣東空置房創新高 75%以上位於珠三角地區 2010-04-30
地方政府購買空置房,是在"救"誰 2008-10-28
政府買空置房是破壞市場的托市行為 2008-10-27
“買下空置房”如何實現多贏 2008-10-27
 
頻道精選:
[財智頻道]天價奇石開價過億元 誰是價格推手?[財智頻道]存款返現赤裸裸 銀行攬存大戰白熱化
[思想頻道]楊濤:政府儲蓄合理規模是多少[思想頻道]左曉蕾:完善市場制度才是樓市調控之本
[讀書頻道]《五常學經濟》[讀書頻道]投資盡可逆向思維 做人恪守道德底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