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首頁 >> 頭條要聞
信息對稱才能打破農産品爆炒
2010-07-23   作者:馬紅漫  來源:新京報
 
 近日,有關部門對涉嫌串通謀劃綠豆漲價的吉林玉米中心批發市場等相關主體處以50萬至100萬元不等的罰款。然而,就在懲處決定公布之後的3日裏,吉林綠豆市場價仍節節攀升,每斤漲幅超過了1.8元。與此同時,受到處罰的相關機構則集體“喊冤”。(據新華社)
  嚴厲的罰款懲處過後,綠豆價格仍然大幅上漲。事實表明,綠豆價格回歸理性的關鍵還在於透明市場供求信息,徹底打擊投資衝動。否則,企業很可能將處罰成本通過價格傳導機制轉嫁給消費者,讓本應打向投機者的“大棒”落空。
  今年綠豆價格的上漲,投機黑手推波助瀾難逃干系。作為小品種農産品,國內綠豆市場規模較小、國家暫無相關儲備、儲存相對方便等特徵,使得投機分子借助少量資金便可輕易操縱綠豆價格。
  但追根溯源,社會游資敢於投資綠豆等農産品市場,恰恰是利用了我國農業領域信息不對稱的現狀,並採取壟斷供應的方式使然。根據發改委此前公布的錄音取證,綠豆遭遇供應商集體炒作的直接原因,是上百家綠豆經銷企業在去年10月份開會“串謀”。會議上發布報告,推斷綠豆主産區的産量同比下降64.05%。這一數據引導了眾多趨利企業大筆收購綠豆待價而沽,進一步加劇了供不應求矛盾。事實上,根據官方《中國糧食年鑒》,當年中國綠豆産量降幅僅為14.9%。如今綠豆供應商借此消息達成了統一的漲價預期,顯然這份報告的“歷史使命”已然終結,數據的真實性考證也不再重要了。
  與“豆你玩”現象相類似,此前以大蒜、辣椒、普洱茶等農産品為炒作載體的投機軌跡無不是以操控市場供求信息為前提。在炒作過程中,真正耕種的農民卻因播種計劃總是與市場需求“不合拍”而難以從中獲益,甚至需要承擔較大的市場風險。雖然今年綠豆市場火爆,但貨源早已被供應商以低價收購,一些農民甚至將綠豆種子都賣出了。感慨今年“不趕趟”的農民又決定明年“賭一把”擴大綠豆種植面積。如此盲目的耕種行為對我國農業生産並無裨益。
  由此可見,根治農産品炒作頑疾,除了嚴厲打擊炒作行為,主管部門更要從構建農産品價格平台着手。目前,我國綠豆、大蒜等産品因市場規模小而未能躋身三大商品交易所,雖有相關中遠期現貨電子交易市場,但因農民參與度不高、市場監管弱化等因素,這些電子交易市場被部分投機者聯手操控的現象頻發,難以發揮出應有的價格發現功能。海外成熟經驗表明,讓農戶入資協會組織,經由協會組織代為參與期貨市場套期保值是完全可行的。在此基礎上,主管部門當多方合作,豐富期貨市場交易品種,並完善期貨對衝機制,為市場提供明細的價格預期,封殺投機行為的炒作空間。
  在此需要提及的是,炒作農産品的游資規模將會因近期剝離樓市等因素而日漸龐大,如何對其進行合理引導也是有關部門需要面對的重要課題。如若這些資金能夠重新找到賴以依附的産業,就不會對挖掘投機品種樂此不疲了。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發表使用。
 
相關新聞:
農産品調控政策正迎來密集&&期 2010-08-02
食用農産品價格連漲四週 商務部&&近期會穩定 2010-07-21
南方"水漲" 農産品期貨"船高" 2010-07-20
羅傑斯:股市前景黯淡 未來投資仍看好農産品 2010-07-19
外資“搶糧” 農産品深加工産業面臨洗牌 2010-07-14
 
頻道精選:
[財智頻道]天價奇石開價過億元 誰是價格推手?[財智頻道]存款返現赤裸裸 銀行攬存大戰白熱化
[思想頻道]楊濤:政府儲蓄合理規模是多少[思想頻道]左曉蕾:完善市場制度是樓市調控之本
[讀書頻道]《五常學經濟》[讀書頻道]投資盡可逆向思維 做人恪守道德底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