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首頁 >> 世界
中國的非洲戰略比西方更聰明
2010-07-23   作者:  來源:經濟參考報
 

    意大利國際新聞社7月18日播發文章,原題為“中國在非洲比西方更聰明”,摘要如下:
  中國對非洲的興趣通常被描述為一個崛起中的經濟強國在尋求自然資源。而《龍的禮物,中國在非洲的真實故事》一書的作者黛博拉布勞提根認為,這並非中國和非洲之間複雜關係的真實寫照。在她看來,與歐美不同,中國視非洲為一個重要市場。中國不僅在對非生活消費品出口方面獨佔鰲頭,中國公司還在該大陸到處開發製造業和基礎設施建設項目,並利用具有創造性的方式從中獲利和付賬。
  關於最近中國在尼日利亞興建煉油廠以及“以資源換取基礎設施貸款”,布勞提根認為,中國的銀行在尼日利亞接下這麼一個20億美元左右的項目是非常勇敢的行為。而且更聰明的是,中國選擇了先啟動一個煉油廠並觀察運行效果。現在,尼日利亞消費的成品油85%來自進口,當地原油則用於出口,這很糟糕。而且少數控制着油品進口的高層官員從中獲益,他們不希望改變這種局面。所以中尼這項合同的完成是一種挑戰。中國最終能從中得到什麼?為什麼要參與這種複雜和風險並存的交易?布勞提根認為將中非關係視為中國走向全球戰略的一部分有助於理解這個問題。這是中國實現全球化的一部分。你可以將之稱作新殖民主義或帝國主義,但實現全球化本身就是不斷提升在全球化鏈條中的位置,成為一個世界經濟強國,因此中國將非洲看作實現全球化的一個夥伴。
  非洲主要提供原材料,但另一方面它又是一個巨大市場。中國是對非洲最大的單一出口國。在西方人眼中,非洲充斥着戰爭、疾病、混亂和可怕事情,是給予憐憫的地方。中國則看到一幅完全不同的景象,那裏充滿消費者和商業夥伴。
  布勞提根認為,中國商人在非洲經濟中扮演着兩種角色。他們與當地商販的競爭起到負面作用。以坦桑尼亞為例,他們就坐在靠近當地商販的街頭巷尾擺出商品,用斯瓦西裏語招徠客戶,在許多國家都可看到這種現象。這給當地商販帶來許多競爭,他們不希望有人在旁邊用他們的語言叫賣商品。而另一方面,中國商販為當地消費者提供了更多選擇,帶來了更為便宜的東西。
  對非洲政府而言,能從中國學到擺脫貧困的很多做法。許多非洲商人已前往中國並帶回中國商品和服務。一些人來到中國看到中國的工廠後&&,這並非難事。他們正向中國尋求技術支持建起工廠。

(摘自7月21日《環球時報》)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發表使用。
 
相關新聞:
世界盃留給非洲什麼? 2010-07-13
非洲藝術家拍賣世界盃彩繪作品 2010-07-09
非洲藝術家為慈善事業拍賣世界盃彩繪作品 2010-07-09
“中國製造”靠什麼站穩非洲市場 2010-07-09
中國改變了世界看非洲的眼光 2010-07-02
 
頻道精選:
[財智頻道]天價奇石開價過億元 誰是價格推手?[財智頻道]存款返現赤裸裸 銀行攬存大戰白熱化
[思想頻道]田立:兩大投行頂不上一條章魚?[思想頻道]政策性金融 “配角”一樣出彩
[讀書頻道]《五常學經濟》[讀書頻道]投資盡可逆向思維 做人恪守道德底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