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據一些報道稱,萬科首次出擊商業地産就遭遇滑鐵盧,他們在北京高調推出的第一個商業地産項目銷售遇冷,對外報價每平方米在5萬元到6萬元不等的萬科五號公社商業部分,實際成交價最低才2萬多,最高也就3萬多,相當於五折賤賣。
對“萬科五號公社”這個項目,我曾經去了解過。這個項目的地理位置在北京朝陽區,就是朝陽公園的附近。朝陽區是北京市面積最大的近郊區,有很多教育、科技、文化的機構駐紮此處。在五號公社中配有中庭、花園、露&等設計,萬科最初的營銷是講究辦公環境的,主推了低密度、花園式企業獨棟總部辦公概念,尋求整棟銷售。
但是,隨着北京市政府CBD東擴的實施,CBD區域今年將新推出12塊土地,規劃建築面積達到186萬平方米。這些建築將以寫字樓與商業為主,並將於2011年底集中上市。因為放緩的需求及市場大批的新增供應,北京甲級寫字樓市場整體空置率正在上升,再加上租金不上漲,造成CBD區域寫字樓市場低迷。在這樣的市場條件下,低價賤賣似乎是萬科的惟一選擇。
曾經在住宅領域馳騁的萬科,為何會在商業地産領域遭遇此劫?我的判斷是,缺乏經驗與人才。作為住宅開發商,他們只需要承擔工程建設和銷售。但是,作為商業地産開發商,就需要多承擔一項內容:培育商業氛圍。凡稱商業地産者,皆是先有商,而後才生産物業。同時,商業項目作為持有型物業,回報周期較長,這對於地産商的資金鏈是一種考驗。另外,在人才方面,面對不熟悉的招商、運營、管理環節,剛剛步入商業地産領域者往往會捉襟見肘。
商業地産對於房企來説是一種考驗,它不僅考驗房企的資金實力,還考驗房企的耐心與整合能力。在住宅地産受嚴厲宏觀調控的情況下,進軍商業地産也會是房地産商未來開拓的方向之一,但是商業地産收入不如住宅地産穩定,並且現金回籠過慢,因此,如何在商業地産領域分得一杯羹,對於很多房産商來説仍是項需要努力攻克的新命題。
|
|
|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發表使用。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