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被稱為“史上最嚴厲”的房地産調控政策&&後,一些光怪陸離的提法接踵而至,折射出利益集團與政策的複雜博弈。 新政剛出,就有開發商陳萬言書,炮轟新政,説“是從市場經濟向計劃經濟的倒退”;接着有專家説,新政是一種“苛政”,會造成千百萬家庭因二套以上房“認定標準過嚴而出現大規模離婚潮”。進入7月,先是那位“炮轟地産新政”的地産商向媒體發布説,因為連續兩個月PMI指數下滑,中央派出一些民間調研機構摸底樓市,以防調控“誤傷”經濟,言下之意“宏觀政策可能會轉向”。接着,有地産專家跟進,説房産保有稅是“政府剝奪公眾利益”。更有消息稱,“從接近國資委的消息人士處獲悉,國資委近期通過約談等方式授意房地産央企下半年步調一致地集中拿地。”言之鑿鑿像真的,但國資委隨即否認,明確&&“在房地産領域沒有研究新的政策”。 由是觀之,利益集團為干預房地産調控政策的實施,可謂機關算盡,而其造就的市場信號的混亂、價值體系的扭曲,則值得高度重視。 這次地産調控,其嚴厲莫過於通過大規模的“去杠桿化”,來狙擊市場投機力量,讓高燒不退的房地産適當冷卻。如果讓看似憂國憂民的“誤傷經濟”論得逞,銀行重新給房地産市場火上澆油,房産新政必將面臨夭折的危險。 今年上半年,中國經濟仍然高速增長,但面臨着人民幣升值、流動性過剩、資産泡沫化、通貨膨脹等現實的挑戰,而最大的危險和隱患,是以房地産過熱為典型特徵的“資産泡沫型通脹”。&&“史上最嚴厲”的房地産調控政策,體現了中央政府調整結構和轉變發展方式的果斷和擔當。 美國的次貸危機深刻地警告我們:房地産業的畸形發展無異於空中建樓殿、水中尋皓月,其結果必然是金融的系統性災難,而這種災難還會給經濟全局帶來巨大破壞。這次地産新政,管理層已傳遞出堅定的決心,那就是速度寧可慢一點,也不要膨化的、建築在房地産泡沫海市蜃樓上的GDP。對於中國經濟而言,增長不是問題,真正要下決心解決的是結構調整和轉變發展模式。如果一有阻力就輕易放棄調控,不僅政府的權威性、政策的嚴肅性受到質疑,中國經濟來之不易的向好發展勢頭也將會受到重創。 市場經濟條件下,利益多元化,利益群體的形成,是正常現象。但是,如果任由房地産利益集團“誤讀”政策、誤導市場,必然導致嚴重的社會問題和民生問題,包括貧富差距急劇擴大,增加社會的不和諧因素;尋租活動猖獗,腐敗犯罪增多等。 房地産新一輪調控要達到預期效果,一項重要工作就是要切實提高輿論引導力。媒體要充分認識到自己的使命,吃透政策,正確引導,善於從全局上把握大勢和方向,在利益集團的喧囂聲中,始終保持冷靜和自律,能洞悉紛繁亂象的本質,做理性繁榮的建設者和維護者。
|
|
|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發表使用。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