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首頁 >> 世界
歐洲銀行業危機或威脅全球穩定性
壓力測試被指“低估潛在損失”
2010-07-09   作者:記者 肖瑩瑩/綜合報道  來源:經濟參考報
 

    為維護銀行業壓力測試的可信度,減輕投資者對政治干預的擔憂,歐洲銀行業監管委員會(CEBS)當地時間7日公布了91家參與壓力測試的銀行名單,並披露了部分有關壓力測試的細節。
  分析人士認為,市場目前對此次銀行壓力測試是否足夠嚴格仍存在疑問,因此即使23日揭曉的測試結果顯示多數歐洲銀行能進一步承受市場和信貸風險,市場仍難以恢復對歐洲銀行業的信任。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8日在其最新報告中也已指出,歐洲的銀行業危機和主權債務危機正在威脅全球穩定性,這兩種危機可能會蔓延至其他地區。

  歐洲版壓力測試難達美國效果

  銀行壓力測試是一種以定量分析為主的風險分析方法,通常包括銀行的信用風險、市場風險、流動性風險和操作風險等方面內容。歐盟國家通過對銀行的壓力測試,來評估這些銀行的資産負債表是否隱藏一些一旦曝光將是外界不樂於見到的問題。
  路透社的文章介紹,歐洲在測試前先行公布測試模式的罕見舉動,是仿傚去年美國壓力測試的做法。各界普遍認為,美國壓力測試協助恢復了對銀行業的信心,但市場到目前為止仍不相信歐洲版壓力測試能達到美國的效果。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歐洲銀行業監管委員會提供的有關壓力測試的細節比許多市場人士原先預期的要少,這讓他們擔心,歐洲版壓力測試很難像美國那樣明確銀行的可疑資産狀況以及應對問題的嚴格制度。
  歐洲銀行業監管委員會7日稱,將對各家銀行分別進行單獨的壓力測試,“使用得到一致認同的宏觀經濟假設”。據介紹,該委員會列出了兩項基本假設,一是假設經濟增長較歐盟官方預估低3%的不利情況,而是假設市場情況的惡化類似2010年5月初時的情形。
  業內人士認為,上述信息還不夠具體,其中欠缺的是對細節的設想,如確切的失業率、對各國國內生産總值降低程度的假設等。有分析師稱,這些信息或許會在晚些時候披露,但“那可能讓市場失望”。

  測試的嚴謹度遭質疑

  路透社的消息稱,兩名德國銀行業消息人士&&,計劃進行的壓力測試可能會假設銀行在一種情況下的反應,即希臘債務會較市場價格折價16%至17%,而西班牙債券或折讓3%。
  但上述假設很快引起了業內人士的批評。英國投資銀行益華證券的分析師賈普梅耶對此指出,這不是什麼“壓力測試”,而“幾乎是對政府債券的當前估值”。另有分析師提出,歐洲方面應該假設希臘債務較市場價折價20%,西班牙債券折價7%;信用市場已反映,一旦政府違約,希臘債券將下跌約60%,這將遠超歐洲銀行監督委員會的假設。
  有分析人士認為,按照上述測試標準,預計歐洲的一些主要大型上市銀行都能通過測試,但是沒有上市的中小型銀行,尤其是德國的州立銀行(Landesbank)以及西班牙的地方儲蓄銀行(Caja),卻可能成為壓力測試報告的犧牲品。
  歐洲銀行業監督委員會稱,以資産規模計算,接受壓力測試的91家銀行相當於歐盟銀行業總規模的65%,且相當於國有銀行總規模的至少50%。

  全球穩定性或受威脅

  IMF8日在其最新報告中提出,最近以來,全球穩定性正受到歐元區主權債務危機和銀行業危機的威脅,這兩種危機可能會蔓延至其他地區。
  IMF指出,歐洲必須快速解決債務問題,重塑市場對銀行業的信心。歐洲各國政府必須解決銀行對主權債務和其他風險暴露的不穩定性,確保貸款機構有足夠的資本,市場有足夠的流動性。
  IMF還警告稱,儘管受到出口和強勁內需的支持,亞洲經濟體今年強勁復蘇,但歐洲的弱勢將通過貿易和金融渠道影響到亞洲。在報告中,IMF將中國2010年經濟增速預期由10%上調至10.5%,將日本今年經濟增速預期由1.9%上調至2.4%,並將印度今年的增速預期由8.8%上調至9.4%。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發表使用。
 
相關新聞:
歐洲央行宣布維持歐元區1.0%主導利率不變 2010-07-09
歐洲銀行業危機或威脅全球穩定性 2010-07-09
歐洲債務危機浪潮背後的真實意圖 2010-07-08
歐洲能源基金中國小試牛刀 2010-07-06
雅克•德洛爾:歐洲等待着“建築師” 2010-07-06
 
頻道精選:
[財智頻道]天價奇石開價過億元 誰是價格推手?[財智頻道]存款返現赤裸裸 銀行攬存大戰白熱化
[思想頻道]中國信用評級體系的戰略抉擇[思想頻道]財經洞察:房價瘋漲,炒作還是稀缺
[讀書頻道]《五常學經濟》[讀書頻道]投資盡可逆向思維 做人恪守道德底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