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首頁 >> 觀點
“.中國”來了域名搶注少不了
2010-07-06   作者:吳學安  來源:經濟參考報
 

    來自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消息,在布魯塞爾召開的第38屆互聯網名稱與編號分配機構(ICANN)年會上,ICANN理事會通過表決,“.中國”作為中文頂級域名,正式納入全球互聯網根域名體系。據了解,目前“.中國”域名技術調試和頂級節點升級工作已完成。預計在2010年8月份,全球華語網民在世界任何地區在瀏覽器地址欄中直接輸入“.中國”域名即可訪問相應網站,中國網站用戶可以直接將中文名稱註冊成“中文.中國”形式的域名供網民訪問,“.中國”域名作為中華文化的象徵正式登上歷史舞&。
  隨着“.中國”到來,為各地的名牌特産打開了一扇極富含金量的“網絡大門”:很多土特産的名稱本身無法註冊成商標,卻全面適用於中文域名。由於特産商品的受歡迎程度已被市場證實,而提供特産商品的商家卻有很多,擁有中文域名的商家就會在競爭中更有利。對於生産者、批發商、零售商來説,誰擁有了相應的中文域名,誰就有了相對唯一網絡標識,就會在吸引潛在客戶和標示産品正宗性上佔有優勢。
  由此可見,“.中國”到來也意味着新一輪的域名搶注高潮即將來臨,域名交易也會趨於火爆。那些看似“名花有主”的域名,現在也可以放心大膽地搶注了,然後便可以坐等買家上門高價收購了。
  然而,任何事情都有其兩面性,“網絡字號”在帶來現實財富的同時,也會産生一些新的弊端。因此,域名管理規則在與國際接軌的同時,必須採取措施防止過多過濫的域名搶注行為的發生。有專家指出,知名土特産的背後,鏈結着生産、加工、銷售等諸多環節,農民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隨着電子商務向農産品和農村的普及,知名土特産的中文域名最好應由行業協會掌握,使得大多數相關企業從中受益,而行業的健康發展也會使得相關廣大農民獲利。當然,最重要的是企業要更加重視域名註冊管理,防患於未然,否則真的等到亡羊補牢時,就會為此付出的不菲代價。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發表使用。
 
相關新聞:
簡繁體“.中國”域名全球啟用在即 2010-04-29
阿里巴巴啟用新域名www.1688.com 2010-03-11
互聯網大門向多語種域名敞開 2009-11-10
獨立域名有望成為網商獨門利器 2009-10-21
“.中國”域名成國慶互聯網亮點 2009-10-14
 
頻道精選:
[財智頻道]天價奇石開價過億元 誰是價格推手?[財智頻道]存款返現赤裸裸 銀行攬存大戰白熱化
[思想頻道]資産證券化:快步疾馳還是慎行慢走[思想頻道]許小年:政府管價格 費力不討好
[讀書頻道]《五常學經濟》[讀書頻道]投資盡可逆向思維 做人恪守道德底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