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柱雕花、騎樓拱窗,孩子們在“小吃街”製作海南清補涼、在戲&上模仿表演琼劇、在“小碼頭”賣魚……這是海口市教育幼兒園將海鮮市場、騎樓老街等實景進行微縮設計還原,轉化而成的游戲場景。
“幼兒在角色扮演游客、商販的活動中,可以形成數學、自然和文化等認知。”海口市教育幼兒園老師肖薈説。

在海口市教育幼兒園“騎樓老街”微縮景觀游戲區,幼兒們正在戲&上模仿表演琼劇。新華社記者 夏天 攝
在“六一”兒童節前,海南省機關幼兒園邀請家長走進幼兒園一同感受游戲的童趣。海南省機關幼兒園園長錢芳介紹,親子游戲互動可以增進親子感情,促進家園共育。
“以前擔心孩子在幼兒園只是玩,現在發現他會講故事、畫地圖、算價錢。”家長王女士認為,幼兒園讓孩子在游戲活動中學到了很多知識,諸如理解了空間數量關係、學會了溝通表達和自我保護等。
“幼兒園應該是幼兒的游戲樂園。”海口市教育幼兒園園長丁穎説,“我們通過創設37個室內外游戲場地,在滿足幼兒天性的同時,支持孩子們獲得全方位的發展。”

這是海口市教育幼兒園的室內廚房游戲區。新華社記者 夏天 攝
記者在海口市教育幼兒園戶外游戲區看到,佩戴不同顏色手環的大中小班幼兒一同游戲,忙得不亦樂乎。老師張瀟告訴記者,混齡互動是一個自然生成的社交場景,中大班孩子自發承擔起“小老師”角色,小班幼兒則通過模仿學習規則意識。
沙水區旁,“孩子們合作搭建水渠,他們爭論水流方向、主動調整石塊位置,這其實是科學探究能力的萌芽。”正在做游戲觀察的老師符惠萍説。
在三沙市永興學校幼兒園,“成倍積木游戲、體育游戲、迷宮拼圖等游戲構成了孩子的一日活動。”三沙市永興學校幼兒園部老師李賀凌説。
“整個永興島都可以成為小朋友的游戲場景。”三沙市永興學校副校長郭興説,孩子利用獨特的海島資源如椰子、貝殼等進行藝術創作,走進科研站、氣象局親身體驗不同職業,培養熱愛海洋的意識。
教師如何在游戲中捕捉教育契機?南京師範大學教授虞永平認為,“我們要讓孩子在享受游戲快樂的同時,有機會面臨挑戰,獲得新經驗,解決新問題,這對幼兒園老師的課程意識和專業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這是海口市教育幼兒園的戶外游戲區,幼兒們正在觀察植物。新華社記者 夏天攝
今年6月1日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學前教育法》要求“幼兒園應當以學前兒童的生活為基礎,以游戲為基本活動,發展素質教育,最大限度支持學前兒童通過親近自然、實際操作、親身體驗等方式探索學習”。海南省教育廳副廳長陳振華&&,海南將依照學前教育法,以一個國家級實驗區為重點區域,輻射帶動多個省級實驗區的保育教育質量提升,引導幼兒園嚴格落實以游戲為基本活動,推進科學保教。(記者夏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