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題:借助綜藝熱潮打造文化IP,以綜藝賦能文旅新業態
在昌江,“嚮往的生活”躍出熒屏
“3年前這裡還是一片荒灘,村民只是靠打漁過日子。”5月17日下午,昌江黎族自治縣海尾鎮沙漁塘社區蘑菇屋項目經理陳志敏站在海灘上,指着如今游人如織的海岸線感慨道。
自從2022年在此取景的綜藝節目《嚮往的生活》播出後,短短3年間,這個小漁村的面貌煥然一新。近日,隨着熱門綜藝《哈哈哈哈哈》的播出,節目取景地沙漁塘社區再次引起了廣大網友的關注。
從《嚮往的生活》到《哈哈哈哈哈》,借助綜藝熱潮,以綜藝賦能文旅,沙漁塘社區已經躍出熒屏,實現了從偏遠漁村到“網紅打卡地”和熱門景點的華麗轉身。
從“流量”到“留量”——
開發探索不止於“複製節目場景”
日前,一對來自廣西的新人在沙漁塘海邊沙灘舉行了婚禮,並邀請親友在此共度兩天一夜的“婚禮+度假”。當下,這類“微度假”模式正成為新趨勢,成為沙漁塘新的旅游增長點。
“目前蘑菇屋項目已發展出多元業態,婚慶拍攝、企業團建、研學活動等訂單不斷。”陳志敏告訴海南日報全媒體記者,除了移植綜藝場景,沙漁塘還結合自然資源讓拍攝取景地實現價值躍升。
3年前,《嚮往的生活》帶火了沙漁塘。為了讓綜藝流量為文旅市場帶來“留量”,昌江近年來積極探索破題。沙漁塘的開發探索,既着眼於讓綜藝場景不再局限於熒屏,又不止步於“複製綜藝場景”。
來到沙漁塘的游客,基本都會在蘑菇屋打卡拍照。從取景地變成游玩地,綜藝場景在這裡已衍生為可參與、可消費的文旅産品——蘑菇屋被保留為地標民宿、明星同款趕海體驗升級為親子活動、沙灘水吧變為夜間經濟載體。
“我們還不定期舉辦音樂節、篝火晚會以及研學趕海等活動,爭取把線上流量引到線下,實現‘長紅’。”陳志敏透露,社區還計劃利用周邊林地資源開發“林下經濟”,建設生態木屋營地,努力打造“四季無淡季”的旅游生態。
不僅如此,當地還在取景地植入水上娛樂、落日K歌、露天電影、車尾箱市集等年輕化、潮流化的濱海消費場景,將綜藝流量轉化為持續消費動能。
讓“網紅”變“長紅”
文旅融合推動小漁村煥發新活力
“之前在綜藝節目中看過蘑菇屋,聽説又有新的節目在這裡錄製,我們就趁着周末來這個網紅地感受一下濱海風光。”近日,沙漁塘社區的蘑菇屋旁,來自澄邁縣的游客黃平凡在沙灘上與同伴舉着手機,忙着給這次西部之旅“出片”。
推動旅游基礎設施升級、開展鄉村環境綜合整治、完善文旅服務標準,並在保留漁村原生態風貌的基礎上開發多元業態……當“嚮往的生活”在沙漁塘社區逐漸具象化,游客們也循着這份誠意奔赴而來。數據顯示,今年“五一”假期,沙漁塘社區接待游客人次同比增長21.4%。
走在沙漁塘社區的村間小道上,記者看到多處居民住宅的墻上畫滿藝術塗鴉,熱鬧的村民市集沿路排開,燒烤等美食香氣撲鼻,煙火氣與文藝范在此交融。
“現在越來越多人來這裡旅游,我們的生意也越來越好。”鐘三妹是在沙漁塘生活了30多年的老漁民,自從沙漁塘“出圈”後,她瞄準商機開起小賣部,“賣椰子,賣飲料,一天能賺不少錢。”
曾經的漁民成為“趕海嚮導”、村民化身“民宿管家”“飯店老闆”,像鐘三妹一樣吃上“旅游飯”的村民不在少數。
近年來,沙漁塘依託節目熱度,通過文旅融合與産業創新,不斷打造多元體驗場景。從熒幕到現實,漁村的煙火已升騰為文旅發展新業態。“接下來將在綜藝IP的加持下進行持續投資引流,為本地居民創造更多致富商機和宜居宜業途徑,促進鄉村産業增收,實現鄉村經濟的多元化和可持續發展。”昌江鄉村振興投資發展有限公司有關負責人説。(海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劉陽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