琼中:“田間實驗室”讓科研成果就地“成長”-新華網


琼中:“田間實驗室”讓科研成果就地“成長”

2025-04-25   08:21:09
來源:海南日報
字體:

  原題:打造8家科技小院,助力農業産業提質升級

  琼中:“田間實驗室”讓科研成果就地“成長”

  生長在熱帶雨林的五腳豬和山欄稻,成為鄉村振興的財富密碼;燕窩果、綠橙等特色産業,質量産量雙雙提升;偏遠山村挖掘資源稟賦,發展路徑日益明朗……

  綠水青山是琼中黎族苗族自治縣的最大優勢,如何用好這一資源稟賦?琼中以科技為支點,促進科研院所與當地農業生産深度融合,讓科研人才扎根田間地頭,揪住産業發展中的重難點,開展科技攻關,開啟了琼中農業發展新格局。

  日前,2024年海南科技小院名單公布,琼中共有7家單位入選,截至目前,琼中一共打造8家科技小院,不但護航農業高質量發展,更讓基層老百姓有了增收利器。

  科技賦能 産業重獲新生

  “別看這些小豬崽活蹦亂跳,要養好它們可不簡單。”4月24日,海南日報全媒體記者走進位於琼中營根鎮的海南琼中大地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辦公室,公司總經理韋秀芳正通過屏幕了解五腳豬養殖園的工作情況。

  琼中五腳豬學名叫五指山豬,是産自海南本土的小型豬種,由於種種原因一度瀕臨絕種。自2020年起,韋秀芳陸續引進了110頭優質的五腳豬種豬,發展琼中本地特色五腳豬産業。

  “養殖過程中遇到最大的困難就是疫病防控。”韋秀芳説,大約3年前,非洲豬瘟蔓延到了琼中,多虧海南大學副教授趙建國調配了含有黃芩、魚腥草等中草藥的飼料,提升五腳豬的抗病力,並為當地250多戶飼養五腳豬的農戶開展技術培訓,讓農戶免受損失。

  養殖五腳豬的另一關鍵在於保種。趙建國帶領學生定期監測小豬的生長狀況,篩選出長得快、肉質好、抗病能力強的品種。在科研團隊的支持下,韋秀芳打造集五腳豬種豬繁育、肉豬養殖、加工屠宰、技術推廣等於一體的産業鏈,帶動100余戶農戶養豬致富。

  日前,趙建國擔任指導老師,依託韋秀芳的企業設立了“海南琼中五腳豬科技小院”,這意味着將有更多學生投身五腳豬養殖的科研工作。韋秀芳對此感到振奮:“我們將繼續聚焦疫病防控和保種工作,推動産業發展。”

  像這樣借助科技重獲新生的特色物種還有山欄稻。這種産自海南中部山區的旱稻,過去由於産量低、成本高,一度被農戶棄種。海南山欄酒莊有限公司落戶琼中後,與海南大學南繁學院研究院合作,打造海南琼中山欄稻科技小院,開展稻種質資源普查、收集,指導農戶應用抗倒伏技術和綠色的病蟲害、鳥害、草害防控技術等,目前個別産區已實現山欄稻産量翻番。

  聯合攻關 提升農業技術

  在琼中營根鎮,海南嬿窩果智慧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的燕窩果種植基地還有另一個身份——海南琼中燕窩果科技小院。日前,走進種植基地,一排排架子上挂滿了即將成熟的燕窩果。

  種植基地的海拔400多米,氣候和地理環境都接近燕窩果的原産地厄爾多瓜。2020年前後,朱泉凱將燕窩果種植産業拓展到琼中。“經過4年的科研攻關,琼中燕窩果的産量和質量均有提升。”該公司總經理朱泉凱難掩激動地説。

  燕窩果是一種“嬌氣”的水果,有一年,當地出現連續降雨,讓燕窩果染上了潰瘍病。關鍵時刻,朱泉凱找到海南大學園藝學院副教授李茂富,他建議朱泉凱為燕窩果增設避雨設施,阻斷已發病的植株,有效減少了潰瘍病帶來的損失。此外,雙方還在多方面開展聯合攻關,打造了燕窩果高新技術成果轉化與示範基地。

  科技小院,一頭連着高校科研,一頭連着企業發展。在琼中,海南翔爾生態農業有限公司與海南大學合作打造琼中綠橙科技小院,圍繞柑橘類新品種培育、新技術研發、新標準制定、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以及專業人才培養等方面開展密切合作;海南檳榔公社實業有限公司與海南大學合作打造海南琼中檳榔科技小院,攜手提升檳榔病蟲害防治及機械化收割技術;海南大觀沉香産業發展有限公司與海南大學合作打造海南琼中沉香科技小院,現已種植沉香6700多畝,有1萬餘株沉香順利結香……

  “與科研院所合作,最先進的科研成果就在我們企業落地,加快了農業技術的提升,進一步解決了發展中面臨的痛點難點,增加了産品市場競爭力。”海南翔爾生態農業有限公司有關負責人説。

  深挖資源 引來增收“活水”

  偏遠的山村成為熱門鄉村旅游點,黎母山鎮合究村的變化,離不開海南琼中黎母山農文旅科技小院的支持。

  合究村是一個黎族村莊,靠近松濤水庫,與附近熱鬧的城鎮、市集、景點都有一段距離,多年來主要發展橡膠等傳統産業。2023年3月,海南大學熱帶農林學院風景園林係教師付廣到黎母山鎮挂職,根據當地實際,將包括合究村在內的多個點位串點成線,設計鄉村旅游線路。該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李春蘭抓住機遇,帶隊開展黎族苗族歌舞表演,讓名不見經傳的村莊走進了游客的視野。

  結束挂職後,付廣帶領海南大學“和美山海”鄉村振興實踐隊持續挖掘黎母山鎮資源稟賦,為當地潤秀共享農莊打造兩屆琼中“雨林穿越”黎母山汽車場地越野賽。參賽選手、觀眾順着路線打卡合究村,參加篝火晚會,感受黎族風情,僅2024年暑假就為合究村帶來近6萬元的旅游收入。

  “和美山海”鄉村振興實踐隊隊員梁耀文説,隨着科技小院的成立,他們正聚焦農旅産業,以保護與發展黎苗文化為目標,推廣“黎苗村寨旅游+”模式,在更多村莊挖掘文旅亮點,謀劃打造旅游産品,打造黎族苗族田園綜合體項目。

  琼中有“三江之源”的美譽,淡水資源極其優越,發展淡水漁業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在吊羅山鄉,海南琼中加州鱸科技小院助力當地村民找到了獨特的淡水養殖發展路徑。

  “未來,我們會將加州鱸魚魚苗繁育的科研工作放在吊羅山鄉進行,企業也將持續擴大冷水魚養殖的規模,為村民提供更多的就業崗位,讓群眾實現就近務工。”海南琼中加州鱸科技小院唐永凱説。(海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劉寧玥)

【糾錯】 【責任編輯:韓昊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