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海南博鰲3月28日電(記者陳子薇)在3月25日至28日舉行的博鰲亞洲論壇2025年年會上,緬甸中華總商會會長林文猛發表了題為“促進‘民心相通’,構建亞洲命運共同體”的演講,強調了民心相通對構建亞洲命運共同體的重要意義,介紹了緬甸中華總商會在經貿合作、文化交融和慈善公益等方面所付出的努力,並提出深化青年華商交流等未來倡議。在年會期間,以自貿港為主題,新華社記者採訪了林文猛會長。

緬甸中華總商會會長林文猛在博鰲亞洲論壇2025年年會現場。新華網發(受訪者供圖)
問:海南自貿港有什麼優勢值得關注?海南哪些元素能為僑商在海南興業賦能?
答:我關注到海南自貿港的稅收優惠,如加工增值超30%的貨物內銷免關稅,吸引僑商布局糧油加工、食品製造等領域;以及海南的醫療開放政策,如博鰲樂城先行區允許使用國際創新藥械,適合僑商投資醫養結合項目。
在賦能元素方面,我關注當地的僑鄉資源與文化交流,文昌南洋文化節等活動匯聚全球僑商,可推動“僑鄉+航天”“僑鄉+康養”等特色産業融合。此外,海南作為“雙循環”節點,可聯動東南亞市場,僑商可借此拓展跨境貿易。
問:海南與緬甸合作的優勢在哪?
答:在農業與熱帶資源方面,海南的椰子、胡椒、天然橡膠等産業經驗可助力緬甸提升農産品加工技術。緬甸的沉香、玉石等特色産品可通過海南自貿港進入中國市場;在海南數字經濟領域,雙方可共建跨境數據平台;在海南的醫療、旅游經驗,緬甸可學習借鑒;緬甸的文化旅游資源可通過海南自貿港推廣。
問:有何創業經驗與年輕人分享?
答:鼓勵青年人有創新意識,積極在社團中發揮建設性作用。可緊抓政策紅利,利用加工增值、免稅購物等政策,布局跨境電商、健康食品等新興産業;深耕本土特色,結合海南資源優勢,如航天、椰子、橡膠産業等,打造差異化品牌,避免同質化競爭;可強化國際化視野並關注創新,學習僑商全球網絡經驗,主動對接RCEP和“一帶一路”市場,同時注重科技應用,如數字營銷、綠色技術等。此外,社會責任與可持續發展也應受到關注,企業成功需兼顧社會效益,既助力社會發展,也提升品牌價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