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開學季到來,騙子們也開始“蠢蠢欲動”,精心謀劃專門針對家長們的騙局。針對此情況,海南反詐中心發布預警,並通過典型案例揭秘此類騙術,提醒學生家長小心警惕“冒充老師”騙局。
案例一:
海口某小學某班級家長群裏,“班主任”以收取學習資料費和模擬試卷費為由,讓群裏家長通過掃描群內二維碼轉賬,共計16名家長被騙。
案例二:
三亞楊女士在家長群裏收到一條“英語老師”發出來的收費消息,通知家長通過群收款方式繳納學習資料費用,其掃碼付款後被騙。
在這類騙術中,騙子抓住了家長們對老師信任的心理,屢屢得手。特別是一些新生家長剛進入班級群,對老師並不熟悉,對於學校的繳費制度也不太了解,更容易被此類騙術詐騙。省反詐中心拆解了此類詐騙套路,提醒廣大家長擦亮眼睛,小心潛入家長群假扮老師收取“資料費”的騙子。
詐騙套路解析
第一步:
潛入群聊。騙子通過“校門口搭訕家長幫忙拉入群”“送游戲皮膚哄騙學生幫忙拉入群”等多種方式進入家長群。
第二步:
伺機行動。騙子進入家長群後,暗中觀察老師發言特點和時間規律,並將自己的頭像和個人信息改成與老師一模一樣,冒充學校老師、班主任、家委會成員,或者是謊稱受到老師委託。
第三步:
實施詐騙。騙子通過群發或者是添加群內家長為好友私聊等方式,發送帶有鏈結的短信,謊稱點擊鏈結就可以查看孩子的課程安排,或以交納學雜費、資料費等幌子來實施詐騙。
海南日報全媒體記者了解到,由於職業的特殊性,很多老師開了消息免打擾功能或者在上課期間關閉手機,不法分子正是利用時間差借機下手,實施詐騙。
警方提示:
班主任應及時對本班的群成員身份進行核查,對身份存疑的賬號要盡快清除出群。同時,要啟動入群驗證功能,避免陌生人隨意加入班級QQ群、微信群,驗證時要對相關信息再次核實。
凡是接到自稱老師、班主任或者是熟人要求轉賬的,各位家長務必要通過電話或者是當面核實確認,切勿輕易轉賬,防止上當受騙。(海南日報全媒體記者宋靈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