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計劃用3年時間調整優化冬季瓜菜種植結構-新華網


海南計劃用3年時間調整優化冬季瓜菜種植結構

2024-08-25   08:29:49
來源:海南日報
字體:

  原題:海南計劃用3年時間調整優化冬季瓜菜種植結構

  增加豆類6萬畝 擴大水生蔬菜至3萬畝

  省農業農村廳日前印發《海南冬季瓜菜種植結構調整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提出“穩瓜、增豆、減椒和擴種水生蔬菜”方針,通過3年(2024-2026年)調整,達到全省冬季瓜菜結構合理、布局科學、特色突出、銷售順暢,種植面積保持在300萬畝左右,産量在500萬噸以上,總産值力爭達到300億元。

  瓜菜種植結構為何調整?

  冬季瓜菜是海南農民增收和熱帶特色高效農業發展的支柱産業。近年來,由於東南亞市場衝擊和國內光溫設施農業異軍突起,對我省冬季瓜菜發展有了更高的要求。

  據了解,我省傳統瓜菜種植以椒類、瓜類、茄類、豆類為主,傳統産品區域種植結構雷同,不時出現結構性過剩和産品銷售“撞車”的現象,造成銷售受阻。另一方面,近年來,苦瓜、四棱豆、水芹、毛豆、黃秋葵等具有海南特色的高質量品種正表現出良好的市場前景,但産量仍有不足。

  “我省冬季瓜菜産業品種結構與市場需求不相匹配的矛盾日益凸顯,制約了瓜菜産業的可持續發展,調整優化瓜菜種植結構勢在必行。”省農業農村廳有關負責人&&。

  根據《指導意見》,我省將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堅持“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早”的發展思路,按照優質化、特色化、多樣化和差異化的原則,推動“五優化,一培育,一建立”重點任務實施。

  其中,“五優化”分別為:一是優化産業布局,促進協調發展。利用我省冬季優越的光溫條件,構建優勢、特色、傳統和新增四大産業新格局。二是優化品種結構,滿足多元需求。按照“穩瓜、增豆、減椒和擴種水生蔬菜”原則,穩定瓜類面積在153萬畝。增加豆類面積6萬畝。調減椒類面積8萬畝。擴大水果番茄面積達10萬畝。擴大水生蔬菜面積至3萬畝。三是優化播種期,實現均衡上市。依據市縣氣候條件,合理安排瓜菜播種時間,由南至北依次推進,防止瓜菜價格大起大落。四是優化生産模式,提升綠色生産水平。堅持綠色優先、提質增效原則,針對我省復種指數高等問題,加快栽培技術集成創新,促進瓜菜産業可持續發展。五是優化營銷模式,推動産銷銜接。構建市場風險預警機制,依託農業農村部蔬菜産銷信息&&,分析、發布瓜菜産銷信息,減少瓜菜種植的盲目性和隨意性。

  此外,還要培育優良品種,加快品種更新換代。充分利用同緯度優異果蔬種質資源引進政策優勢,依託科研技術力量,加大瓜菜品種引進選育力度。創立高標準生産基地,示範推廣科學種植技術。按照統一規劃、合理布局、集中連片的原則,在海口、三亞、樂東、東方、澄邁,打造5個至10個高標準高起點的生産基地。

  首次提出“擴種水生蔬菜”

  豇豆是我省冬季蔬菜直供全國的優勢産品,又是農民實實在在的增收致富産業。對於增加豇豆的種植面積後,如何管控好豇豆的質量安全?

  《指導意見》提出,繼續實施豇豆“防蟲網+”種植技術,豇豆綠色生産規模爭取達15萬畝。據了解,去冬今春,全省推廣豇豆“防蟲網+”綠色防控技術6.45萬畝,全力打造海南“紗帳豇豆”,取得了較好的效果。豇豆“防蟲網+”種植技術將是我省管控豇豆質量安全的關鍵措施。

  針對此次調整提出的“減椒”方針,省農業農村廳有關負責人&&,一是要合理調整椒類種植品種,適當調減朝天椒、尖椒、泡椒種植面積,增加黃燈籠辣椒、雞腸椒、樟樹港辣椒等高端特色椒類品種,提升椒類競爭力和效益。二是鼓勵改種瓜類或豆類蔬菜,在全省適度擴種四棱豆、黃秋葵、絲瓜、冬瓜、南瓜等蔬菜,有序地穩步替代經濟效益不好的椒類品種。

  值得注意的是,我省首次提出“擴種水生蔬菜”,要求擴大水生蔬菜面積至3萬畝,擴大本地水芹、空心菜等,引進試種茭白等。

  “這是基於充分的瓜菜種植結構調研和市場需求的基礎上提出的,將是我省冬季瓜菜新增産業。”省農業農村廳有關負責人&&,主要瞄準每年1月至3月江浙、華南等市場需求量大和內地上市空檔期,利用我省冬季獨特的光溫條件,發展有市場前景、內地冬季低溫不適宜種植的茭白,指導在中北部市縣水源充足區域發展種植茭白等水生蔬菜,同時擴種本地的水芹、水生空心菜等。(海南日報全媒體記者陳彬)

【糾錯】 【責任編輯:韓昊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