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題:海南建立耕地電子身份證機制
全面推行耕地保護全社會監管
6月13日,海南日報記者從“海南自貿港政策解讀”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第九場)——“優化自然資源要素供給”專場上獲悉,我省探索建立“海南耕地電子身份證(二維碼)”機制,全面推行耕地保護全社會監管。
據介紹,該機制是以國家帶位置下達的永久基本農田和耕地保護為基礎耕地地塊編碼單元,融入耕地産生、滅失、變更等各類屬性信息,實現了對全省742.2993萬畝耕地保護目標(含644.98萬畝永久基本農田)按照空間唯一性進行統一編碼,生成了613630個耕地地塊電子身份證,並將編碼數據成果全部納入耕地電子身份證(二維碼)應用小程序系統中。現結合全省耕地權屬單位情況,共生成4119個村級單位二維碼,並將其發到相應的村委會、國有農林場等土地權屬單位。
這些單位可以通過掃描村級單位二維碼,有效管理其下轄的耕地地塊。實行一碼管耕地,群眾用一部手機微信掃碼即可查看耕地特別是永久基本農田範圍、位置,可以在線舉報問題、諮詢政策,然後各級田長分類分級處置,將政府管理、群眾監督力量統一起來,強化耕地全社會責任意識。
目前,“海南省田長制監測監管信息系統”上線運行,將耕地保護任務目標和永久基本農田帶位置下達到各級責任田長,實現了一部手機巡田、反饋信息、督導督辦,有力強化了“非糧化”“非農化”問題早發現、早制止機制。目前全省註冊田長用戶數4000餘人。(記者孫慧)
【糾錯】 【責任編輯:韓昊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