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題:昌江烏烈鎮調處中心積極推動基層矛盾化解
調解鄰里糾紛 拓寬通行巷道
“在你們的調解下,鄰居同意出讓巷道給我們,現在出行方便了,房子也蓋好了。”近日,昌江黎族自治縣烏烈鎮道隆村郭某給該鎮矛盾糾紛多元化解調處中心(以下簡稱調處中心)送來一面錦旗,對調處中心幫助化解鄰里糾紛,協調解決拓寬通行巷道&&感謝。
原來,郭某與周某是鄰居,兩家隔着巷道,距離不足2米。此前,郭某想要在自家宅基地上蓋房,奈何巷道太窄,不方便車輛&&,希望周某能出讓一些巷道空間,方便通行。
可周某因自家院子種植名貴樹種,而且已經建好圍墻,不願出讓。郭某多次與周某協商不下,産生了矛盾糾紛,鄰里關係一度僵化,於是找上了調處中心尋求幫助。
第二天,調處中心工作人員立即來到雙方當事人家裏現場辦公。工作人員一邊查證,一邊調解,同時引導他們遵守村規民約。
“郭某希望出讓的距離是2.5米,周某只願出讓2米,周某的理由是自家院子本就面積不大,如果出讓巷道太寬,有損自家利益。”時任調處中心工作人員的烏烈鎮烏烈村網格員楊雲華告訴海南日報記者,雙方因為距離問題爭執不下,最後楊雲華提出建議,希望雙方折中處理。
“2.25米!”楊雲華説,雙方當事人好不容易答應調解,周某同意的前提是希望郭某給予一定的補償。
“我耐心跟雙方説,遠親不如近鄰,以後都要世世代代長久生活下去,不要因為這一代的爭吵,影響下一代相處。”楊雲華説,當天,經過調解,雙方當事人達成協定,周某留出公共巷道寬度為2.25米,郭某也給予周某一定金額的補償。
“我們用‘將心比心、以心換心’式的真情付出,換來當事人對調解方案的接受,並主動履行協議。”楊雲華介紹,他們回訪後發現,如今郭某一家蓋了漂亮的小洋房,周某出讓巷道後,重新砌好了圍墻,兩家不僅沒有激化矛盾,還實現了和平相處。
烏烈鎮成立該調處中心以來,主動深入一線,注重調查研究,讓矛盾糾紛及時化解在基層、消除在萌芽狀態。截至目前,該調處中心調解成功各類糾紛94宗,涉及人數487人,涉及金額364萬餘元。(記者 劉婧姝 特約記者 符文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