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題:儋州蘭洋鎮南羅村引進博士團,致力發展“休閒農業+鄉村旅游”産業
博士進村為鄉村振興貢獻“最強大腦”
“符博士,我們的沃柑現在長得特別好,我拍給您看看!”10月28日,儋州市蘭洋鎮南羅村村民梁慕才來到村裏的沃柑園,拿出手機,對準一棵沃柑樹拍攝,隨後將這條視頻給符海玲發送過去。
符海玲是海南大學經濟學副教授、中南財經政法大學農業經濟學博士。今年6月,她和來自海南大學、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的其他4位博士一起組成博士團,進駐幫扶南羅村。梁慕才是村裏七葉葡萄農民專業合作社和沃柑採摘園的負責人,他與符海玲保持着密切的&&,但凡有困惑就會立刻求助。
“博士團會為我們解答一些種植技術上的困惑,比如如何防治病蟲害等。”梁慕才説,在“博士團”成員的幫扶下,今年村裏種植的500畝七葉葡萄收成很好。“今年葡萄的年産量達到20萬斤左右。游客過來採摘,一斤的價格是25元。”
2010年,南羅村人均收入很低,産業薄弱,村裏只有老人和孩子留守,是名副其實的“空心村”。
2016年,為了改變這一情況,南羅村成立農民專業合作社,依託“黨支部+龍頭企業+合作社+貧困戶”模式成功打造500畝的葡萄産業觀光園,如今,七葉葡萄已經成了村裏的主導産業。2021年,南羅村又成功打造200畝沃柑採摘園,繼續壯大村集體經濟。前不久,為了給鄉村振興賦能蓄勢,儋州精心選聘53名專業博士代表結對幫扶11個行政村,其中5名博士入駐南羅村,幫助南羅村制定發展規劃。
“南羅村的産業基礎好,群眾意願強,發展有前景,很榮幸能夠參與到南羅村的建設中來。”符海玲説,“我們希望能發揮自身的專長,從産業規劃、水産養殖、病蟲害防治等多方面為南羅村進行專業指導。”
在博士團的指導下,七葉葡萄的銷量不愁了。“來採摘的游客很多,訂單也很多,果子成熟的時候忙不過來,還需要村民來幫忙。”梁慕才説,基地優先為脫貧戶提供就業崗位,為來幫忙的脫貧戶提供一天120元的工資。如今,葡萄已經採摘完成,沃柑也長勢喜人,12月即將採摘上市。
除了讓南羅村村民“錢袋子”更鼓,博士團成員們還從黨建引領、鄉村規劃等多方面為南羅村發展賦能。
“以前村裏污水橫流,道路上經常有垃圾,一不小心還會踩到雞糞、牛糞。”南羅村村民楊土城説,在村“兩委”幹部和村民的共同努力下,南羅村舊貌換新顏,村民的幸福感也提升了。
“我們正在推行鄉村治理積分制,鼓勵村民賺積分換獎勵。”南羅村鄉村振興工作隊隊員黃慶良&&,積分制實施以來,村民積極地參與村級事務,村裏人居環境顯著改善。
此外,作為一個黎族村莊,南羅村抓準黎族特色文化優勢,建設黎苗鄉愁館、休閒驛站、黎苗文化長廊等一批旅游項目,並借助特色産業園的觀光體驗作為游客的牽引力,深化“休閒農業+鄉村旅游”産業融合,百姓在家門口就吃上了“旅游飯”。
下一步,在博士團的幫助下,南羅村將進一步做大做強七葉葡萄和沃柑特色産業,逐步形成特色文化産品,打造集休閒觀光旅游於一體的黎苗特色田園綜合體。(見習記者 吳心怡 特約記者 劉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