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題:樂東法院首創“一鎮一鄉村法治服務中心”,“一站式”調處化解矛盾糾紛
有矛盾,“家門口的法官”來調解
近段時間,看著自家院子裏被燒傷的檳榔樹,樂東黎族自治縣抱由鎮村民符某着急不已。
年前,鄰居家施工不小心將符某家種植的42棵檳榔樹燒傷,雙方一直就賠償金額達不成共識。
“我知道鬧到法院打官司很不好看,但這已經影響了我家的活計啊。”“要不去鎮裏的法治服務中心看看……”
抱着試一試的心態,符某聽從村裏人的建議,走進抱由鎮法治服務中心,找到“包點法官”葛子龍。
“符大哥,鄉里鄉親的,兩家人還得繼續處下去,打官司不是唯一選擇。”“可以考慮雙方協商解決,咱們早點拿錢,抓緊恢復生産。”……
在葛子龍的開導下,情緒激動的符某連連點頭,“和氣解決最好。”
隨後,葛子龍帶着調解員劉德明實地勘察,為公平起見,還協商縣物價局工作人員到場,最終提出6000元的賠償價格。
雙方對調解結果都很滿意,兩家人最終握手言和。
“一鎮一鄉村法治服務中心”,是樂東黎族自治縣人民法院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把非訴訟糾紛解決機制挺在前面”的重要指示精神,踐行新時代“楓橋經驗”的生動實踐,在全國屬於首創制度。
近年來,樂東法院依託人民法庭,整合綜治中心、司法所、派出所、資規所、信訪、村鎮法律顧問等力量,牽頭設立鄉村法治服務中心試點並逐步推廣覆蓋全縣11個鄉鎮。同時,建立“一鎮一包點法官”創新機制,派出一名法官擔任中心副主任,定期到法治服務中心開展接訪調解、法治宣傳等工作。
“家門口就有法官,有了‘説理兒’的地方,很多問題直接被化解,皆大歡喜。”2022年底,“候鳥”老人洪某來到樂東法院送上一面錦旗,談起不久前法官在鄉村法治服務中心盡心竭力調解,最終解決其人身損害賠償糾紛的事,洪某感慨道。
關口前移,非訴在前,訴訟增量“降”下來了,糾紛預防“實”起來了。數據統計,自2020年以來,樂東11個鄉村法治服務中心共接待群眾1500人次,化解糾紛341起,接到群眾打來感謝電話136通。
今年初,最高人民法院印發了《關於命名“為群眾辦實事示範法院”的決定》,樂東法院作為我省唯一一家法院,入選全國“為群眾辦實事示範法院”。“樂東縣域面積廣、人口多,矛盾糾紛集中在鄉鎮、農村,這也是我們推進基層治理的突出難題。樂東法院主動作為,提出創建鄉鎮一級的‘一站式’多元解紛機制即鄉村法治服務中心,把司法為民理念落實到訴調對接機制,通過法官駐點下沉,直接參與糾紛化解,在源頭糾紛中發揮了‘前站’作用。”樂東黎族自治縣委政法委負責人&&。
據了解,為鞏固“為群眾辦實事示範法院”榮譽,近日,樂東法院&&了“為群眾辦實事”20條舉措,着重從窗口建設、訴訟服務、審判辦案、執行攻堅、服務大局、陽光司法等六個方面發力,進一步提升全院幹警的司法為民服務水平,用心用情用力解決好群眾的操心事、煩心事,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司法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記者 金昌波)
| 手機新華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