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題:海口以營商環境優化激發經營主體活力
讓“軟環境”成為城市發展硬支撐
4月3日下午,《2022城市營商環境創新報告》發布儀式在北京舉行。其中,海口以市場機制改革、對外開放提升等2個創新亮點,入選“2022城市營商環境創新城市”。與此同時,數據顯示,2022年海口新增經營主體超78萬戶、增長169.7%,佔全省81%。
兩則消息正好印證,營商環境好了,帶來的是更充足的投資經營活力,更蓬勃的經濟社會發展。
近年來,海口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用行政權力的“減法”換取市場活力的“加法”,用為企服務的“真心”換取企業發展的“信心”,把營商環境“軟環境”轉化為城市的核心競爭力。
政務服務“零跑動”便民利企
減少制度交易成本,是激發經營主體活力的一道必答題。
“過高的門檻和程序、過多的管制和收費等制度性交易成本,必然會影響經營主體的創新創業活力。”海口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介紹,近年來該市不斷深化“放管服”改革,以“一枚印章管審批”改革為抓手,着力推進政務服務“零跑動”改革,激活經濟發展一池春水。
兩年來,用了海口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上線運行的“區塊鏈+電子保函”應用系統後,海南萬泰建築工程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員“一次都不用跑”,即可全程在線辦理投標業務。“和過去相比,我們公司參與跨區域投標的時候可減少30%以上成本費用和40%以上時間成本。”該公司財務總監吳燕如説。
政務服務“零跑動”改革也讓普通百姓獲益。
“阿婆,您看這裡,眨眨眼……”近日,海口市民譚玉珍老人在美蘭區海府街道辦龍舌坡社區網格員唐海燕引導下,通過“椰城市民雲”APP進行人臉識別,成功申請高齡長壽老人補貼延續發放校驗,讓老年人足不出戶就可以申領到補貼。
數據顯示,目前海口“零跑動”事項可辦率達88.26%。兩年來,減少企業群眾跑腿25萬餘次。
電子數據廣泛應用,也大大壓縮了海口企業開辦時間,提升了政務服務辦事效率。海口政務部門為新設企業免費刻製首套實體印章、提供證照免費寄遞等服務,幫企業有效節省開支。
創新讓經營主體釋放發展潛能
如何變追趕為領跑?制度改革創新成為海口“解鎖”法治化、國際化、便利化一流營商環境的“金鑰匙”。
幾張辦公桌、幾&&腦,是海南華德科技有限公司最初的樣子。從一度資金短缺到如今年營收超500萬元,是“海知貸”讓這家初創中小微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得到了喘息機會,並順利實現逆風翻盤。
“我們用手上的醫藥軟體進行知識産權質押,成功獲得了200萬的貸款,很快就發放到公司賬戶。”海南華德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倪夏讚嘆説,海口推出的“海知貸”創新知識産權融資新模式,支持科技型中小微企業盤活無形資産,解決了“融資難”問題,為企業創新發展注入動力。
不僅是倪夏,“海知貸”已成功幫助海口多家中小微企業解決融資難題。2022年,海口通過“海知貸”貸款企業達11家,貸款金額共計2660萬元。
用“知産”引“資産”——利用知識産權進行融資新探索的“海知貸”,是海口以制度改革創新撬動營商環境優化的縮影。
按照“人無我有、人有我優”原則,海口全面推行“信用等級審批”服務;獲批全國普惠金融發展示範區,推出“政採貸”融資服務;江東新區推行“一件事一次辦好”改革等9項制度集成創新入選全省示範案例,形成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
“問計於企”厚植親商基因
“‘企業秘書’是配備給企業、項目的‘保姆’、顧問、辦事員、聯絡員,讓企業在消除發展痛點難點堵點時不再‘多頭跑、跑多趟’。”海口國家高新區工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柯法業介紹,通過全面推行“企業秘書”制度,為企業提供全生命周期優質服務。
優化營商環境,“硬環境”看政策,“軟環境”看服務。
海口江東新區推出“首席服務專員”,深入開展“一線服務”“送策上門”;秀英區組建三級項目服務專員,為項目建設提供全程“幫辦代辦”……更多問需於企、問計於企的貼心服務不斷推出,為企業發展按下“加速鍵”。
在4月3日《2022城市營商環境創新報告》發布會現場,海口市政務管理局黨組書記、局長吳秋雲&&,該市將着力打造政務服務高效便捷、市場環境開放包容、貿易投資自由便利、政策制度公平透明、城市治理智慧融合的一流營商環境,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持續加力。(記者 計思佳)
| 手機新華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