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題:五指山護林員難捨這片林,一守十多年
綠意更濃 日子更美
1月12日清晨,濃厚的霧氣和水汽覆蓋着阿陀嶺,天地好似融為一體,黃運鋒騎着摩托車,翻山越嶺往站裏趕。
一大早他的電話就響不停,今天站裏要組織簽新一年的專職護林員合同。停下車,屋子裏很熱鬧,這是每年為數不多的大家“聚”得很全的日子。
“你的管護面積增加了多少?”
“你增加的這一帶在南定村那一邊,那裏路難走,要注意安全啊。”
……
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管理局五指山分局通什管理站,坐落在阿陀嶺等群山之間,山高林深,範圍廣、陡坡多、彎度大。在這裡當護林員,苦,但是88名管護人員,有一大半一待就是十多年。
黃運鋒在阿陀嶺這一片區域幹了18年,在“林一代”父親的堅持下,他踏上了護林路,“那時候割膠一個月能頂護林員幾個月工資,但自己內心也難捨這片林。”
“我拿的第一份護林員工資是480元,那時山上還有很多荒坡。”黃運鋒説。如今成了站長,合同工資漲到了3300元。而比漲工資更讓他欣慰的是,周圍的綠意越來越濃了。
黃運鋒管轄的區域裏,有一片屬於原五指山市報龍村等生態搬遷村村民生活的區域,叫木露土嶺,村民們進行生産活動久了,木露土嶺樹沒了、水幹了,成了荒坡地。自從村莊搬遷出去後,林業部門在木露土嶺播撒樹種恢復植被,前兩天他去巡護時發現,荒坡地裏“長出”兩塊小水潭。這説明水源正被成長起來的森林涵養着。
“看到這個變化時,我很驚嘆自然的力量。”黃運鋒告訴海南日報記者,大家保護山林,山林也給了大家回饋。這份回饋就像一條情感紐帶,將護林員和山林緊緊係在一起。那一刻,黃運鋒似乎明白了,站裏很多老護林員即使因為常年巡林落下風濕等疾病,待遇也不高,但護林熱情不曾退卻,就是因為他們心底有着這樣一份深沉的情感。
護林員黃孔跟黃運鋒同時踏入通什管理站。當時他的兩個孩子一個上初中、一個上小學,學雜費加起來超過他工資收入一大半。為補貼家用,他割膠、種水稻,幹多份活。“我想過放棄,但是家裏人很支持。我感覺管山林就像管家務事,林子有一絲變化都好開心。”雖然臉上的面巾遮住了黃孔的臉龐,記者也能感受到他的這份快樂。
嚴格的管護、提升的待遇、政策的宣教……這些都讓黃孔覺得,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設立後,周圍的環境變了,“不僅樹多了,我現在也不幹多份活了,專心護林,村民也有變化,以前見到我們是瞪着眼黑着臉,現在是笑臉相迎,自覺多了。”
護林員陳建鋒是從原通什林場護林員轉隸過來的,幹了11年,見證了這些年來山林的變化,“恢復保護後,我在巡護中發現很多能做成景點的地方,這是真正能生金的林子。”“現在已經有很多村民做起了生態旅游産業,未來的發展潛力大得很。”
此時,撥開晨曦的迷霧,阿陀嶺沐浴在一片陽光中,周邊山林露出真容,紅葉依稀可見,記者眼前的224國道上,騎行的自行車愛好者、游客車輛從面前路過。這是熱帶雨林國家公園最美的時光,也是護林員心中最好的時光。(記者 謝凱)
| 手機新華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