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題:萬寧市北大鎮確保防疫生産兩不誤
無人機田間噴藥分區采收保增收
9月2日下午,在萬寧市北大鎮大發村的山蘭稻種植示範基地,稻田一望無際,谷穗飽滿下垂,空氣中瀰漫着糯米清香,正值天晴無風,是無人機打藥的好時機。調試機器,測試航線、裝藥、噴灑……隨着操作員的指揮,防治病蟲害的藥水自半空均勻灑下,看到這一幕,北大鎮黨委組織委員翁遠志松了一口氣。
“這180畝山蘭糯米稻是全鎮對耕地撂荒進行整改的一次嘗試,意義重大,還有20天就能收成,卻出現了病蟲害。”翁遠志介紹,山蘭稻種植基地涉及27戶農戶的農田,此前因缺水和土地流轉不暢而撂荒,北大鎮採取“化零為整”的方式,發動農戶轉包給本地合作社種植用水較少的山蘭稻,併發動15名脫貧戶和5名農戶在基地務工,但疫情期間疏於管理,出現了病蟲害現象。
如今全市仍處於靜態管理期間,人員不能隨意流動,但農時卻誤不得。因此,翁遠志第一時間&&技術人員,並協調多方讓技術人員跨鄉鎮通行,“如果採取人工打藥的方式,不僅會出現大量人員流動,還需耗時數天,而採用無人機打藥的方式,僅需3小時就能完成。”
“我們這次帶來了覆蓋500畝的藥量,如果其他村有打藥需求的,我們一併提供幫助。”萬寧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主任陳貽立介紹,一畝地的用藥量為6升,山蘭稻的成長周期內需進行2次打藥,現在進行還算及時,能有效克服病蟲害。
北大鎮大發村黨支部書記王秀才是搞農業的“老手”,他到田裏走了一圈,大概估算出經過此輪打藥,山蘭稻的畝産量還能達到480斤,“山蘭稻的收購價最高時達23元/斤,這個産量已經可以産生很高的經濟效益了,幸好我們及時採取無人機打藥的方式去蟲害。”
隨着本輪疫情接近尾聲,北大鎮搶抓復工復産先機,組織排查全鎮農業生産需求,研究“個性化”復工復産方案,引進高科技助力農業生産,制定“分區采收、錯峰收購”保增收方式,協調多方保障企業運輸車輛通行和物資供應,確保防疫生産兩不誤。
“目前我們已統計全鎮1874畝水稻的收割需求,並&&了收割機器,分區域制定采收的時間節點,有序組織收割機下田作業。”北大鎮常務副鎮長林明平負責農業生産工作,他介紹,如今正值農時,為保證“一手打傘、一手幹活”,北大鎮採取“分區采收、錯峰收購”的方式,有序組織村民採割橡膠等經濟作物,並在各村民小組設收購點,在全鎮分區域設收購站,由具有通行證的轉運車輛分區域固定路線運輸,確保全程閉環管理,避免交叉感染。(記者 張惠寧 通訊員 文貝)
| 手機新華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