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題:萬寧山根鎮推行村級事務“公開報告日”制度
村務公開透明 群眾心裏亮堂
“今天是村委會舉辦的首期‘公開報告日’,這麼重要的日子可不能缺席。”3月25日一大早,萬寧市山根鎮排溪村村民徐光芳就趕到了村委會會議室。
不大的會議室裏,一張橢圓桌邊圍坐了滿滿當當的人,大多是四五十歲的村民代表、村“兩委”幹部和部分黨員。
為建設過硬支部,緊密&&黨員群眾,萬寧市山根鎮黨委牽頭組織,要求全鎮各村每月召開一次“公開報告日”會議。由村黨支部書記向村民代表、村小組長和“兩代表一委員”通報本月村內大事要事、黨務、財務情況,並就村民疑問進行解答。當天,山根鎮排溪村率先行動,召開第一期“公開報告日”會議。
“排溪村旅游公路補償款,部分用於建設排溪書屋和辦公場地,部分用於發放群眾……”大夥兒剛落座,排溪村黨支部書記孫多武率先通報了村內旅游公路補償款的財務情況。
“補償款的事,戶口在本地的外嫁女和不在本地的怎麼算?”
“按人頭能分多少錢?”
“常年外出務工人員能獲得補償嗎?”
……
孫多武話音剛落,村民代表的問題便一個接着一個來。針對群眾的問題,村“兩委”幹部挨個兒詳細解答,會議室裏氣氛熱烈。
“以前一直納悶,為什麼別的村徵地按照每畝9萬元算,我們村才4萬元,以為村幹部有什麼小心思呢。”徐光芳憨笑着摸摸頭,有些不好意思地説,“今天才知道,原來涉及咱村的是國有土地,開墾費就是4萬元,這是國家規定的!”
會議結束,徐光芳起身拉着村小組長念叨:“咱趕緊把這個事回去跟大夥兒説説,讓大家對補償款事項也‘門兒清’。”
“幹活得幹得明白,光自己明白不行,群眾也得明白。你們對村務放心,我們工作也踏實!”孫多武笑着説。
“這樣的會非常有意義,讓大家都能有所收穫,就是不知道能維持多久?”62歲的老黨員文慶玉開口問道。
“這項活動是今年開始的,鎮黨委要求每個村每月要開一次。”在會議室一角旁聽的山根鎮黨委委員、組織委員黃宜春回復説道。
黃宜春補充説,全鎮各村還會陸續組織設置一面黨員承諾墻、組織一次集體勞動、組織一次集體學習、過一次政治生日、開展一次“微黨課”宣講、進一次群眾家門、破解一批難題的活動,通過“七個一”的舉措來深化黨員&&服務群眾工作。
“大家放心,鎮裏可不是光出制度就完了,這也是我們年底考核幹部的重要依據。如果出現測評較差的,鎮黨委會處理,並公開處理結果。”黃宜春説完,會議室內響起了熱烈掌聲。(記者 張惠寧 通訊員 吳小靜)
| 手機新華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