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題:定安富文鎮九所村盤活閒置用地,破解人居環境整治難題
荒地變“農場”鄉村綻新顏
初冬時節,定安縣富文鎮九所村依舊綠意盎然,村民房前屋後菜園蔥綠,筆直的村道上乾淨整潔。微風輕拂,傳來菜園裏的一片歡笑聲,幾位頭髮花白的老奶奶正半蹲在菜地裏,一邊摘菜,一邊嘮家常。
提起過去的九所村,年過七旬的王彩容連連搖頭,“以前巷道裏禽畜糞便隨處可見,林地、荒地垃圾遍地,一到下雨天村裏到處污水橫流。”她指了指自家房屋邊上的菜地,“別看它現在漂亮整潔,這兒原本也是塊亂石堆積的荒廢地。”
王彩容依稀記得,九所村的改變是從2021年8月開始的。彼時,富文鎮將九所村作為該鎮首個人居環境整治試點,通過黨建引領,黨員幹部帶頭幹,村民跟在後頭幹,僅用一個多月,九所村的村容村貌煥然一新。可幹部們依舊發愁,這是為何?
九所村鄉村振興中隊長林春汛坦言,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問題難以根治,之所以難,一方面是群眾自主參與人居環境整治的意識不強,存在“等、靠、要”的思想;另一方面是環境整治的成本高、時效短、範圍廣,政府難以持續性投入資金進行整治。幹部們此時愁的,是如何長久地維持整潔靚化後的村容村貌。
“經過研究,我們明確了將人居環境整治融合村集體經濟發展的工作思路,幹部們都認為,我們必須産業、生態‘兩手抓’,才能保障鄉村環境治理成效不減、氛圍不退。”林春汛説。
明確了思路,還需要科學可行的方案推進。“我們將村裏的閒置用地統一整合後,統一購買了當季的菜苗、果苗,發動幹部和村民齊動手,將村裏的閒置荒地、衞生死角改造成了一個個小菜園、小果園。”九所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符燕榮説,過去一片片雜草叢生、亂石堆積的荒廢地,如今儼然已經成為村民們的“開心農場”。不少村民紛紛在自家房前屋後的閒置地種上蔬果,既美化了環境,又收穫了種植的樂趣。
“我們還對每一塊果園、菜園採取‘鎮+村+合作社+農戶’認領機制,由鎮村兩級幹部提供技術支持以及協調解決種植問題,農戶負責菜園果園的種植及日常管護,合作社負責菜苗的供應和蔬果的回收銷售,要求專人專片、責任到人,以此確保果園菜園的長效維護,以庭院經濟的發展鞏固九所村人居環境的整治成效。”符燕榮説。
除了種植蔬果,九所村鄉村振興工作隊還動員村民利用自家檳榔地發展林下經濟,首期發放的3.8萬株五指毛桃種苗已全部種下。
富文鎮政府農業服務中心助理工程師鄭高強介紹,五指毛桃經濟效益高、發展前景好,可被加工成五指毛桃酒、五指毛桃茶等一系列衍生産品,這項産業大約一年半後産生效益,預計到時每畝能為村裏帶來約5000元的收入。
更可喜的是,在開展人居環境整治行動的同時,九所村村民自覺維護鄉村環境的意識也越來越強。每天上、下午,不少村民會自發地拿起掃把、簸箕,成群結隊地清掃村道、巷道,如今村裏亂扔垃圾、隨地吐痰的現象少了,大夥兒主動投身參與鄉村治理的積極性也越來越高。
“看著這幾年村子越變越美,我們心裏別提有多美了!”王彩容的臉上露出了笑顏。她抬頭看了看時間,樂呵呵地説,“快到點了,咱們下次再聊,我和姐妹們還約着去跳廣場舞呢!”(記者 葉媛媛 通訊員 張博)
| 手機新華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