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風輕拂,張飛園河的水在陽光照耀下波光粼粼,河邊翠綠羅和三角梅搖曳生姿;南下的候鳥徜徉在新英灣紅樹林濕地越冬。若用繪畫的方式表達,海南儋州就像一幅有着超高飽和度的水彩畫,綠得蓬勃,藍得沉穩,紅得艷麗,處處迸發着生機與活力。
走進儋州會發現,能夠成就這樣一幅山明水秀,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好畫卷並非偶然。其背後,是儋州近年來堅持生態立市,統籌處理發展與保護關係,穩步推動“六水共治”所作出的努力。如今,儋州生態文明建設成效日益凸顯,人民群眾也在城市發展中共享更多生態紅利。

治污發展兩不誤 走出鄉村綠色發展新道路
倚着紅色護欄,看著潺潺流水,你很難想象位於海南大學儋州校區的張飛園河曾經黑臭刺鼻、雜草叢生。經過水系連通、清障、清淤、岸坡整治等各項治理措施,如今,張飛園河已然實現了河暢、水清、岸綠、景美的蛻變,成為了人們親水休閒的新去處。
張飛園河是儋州市水系連通及水美鄉村建設項目綜合治理的四條河流之一。項目全長1千米,以松濤西幹渠跨河渡槽上游為起點,熱帶植物園圍墻處為終點,治理範圍包含水系連通、河道清障、清淤疏浚、岸坡整治、綠色步道和人文景觀等。

據了解,水系連通及水美鄉村建設項目是2021年海南省唯一一個入選水利部水系連通及水美鄉村建設試點縣工程,是儋州開展“六水共治”,推動的治水基礎設施的項目之一。項目緊緊圍繞“一軸引領、海陸雙向、協同治理、生態宜居”思路,針對當前河流水流不暢、水質不佳、水景不美、水量不足等問題,對生態水環境進行綜合治理,強化對河流水系的規劃、整治、保護,以水系建設推進美麗鄉村及農村特色産業的建設。
據悉,該項目共選取儋州域內茅坡澇、張飛園河、石二塘、藤根河等4條河流及屋基塘、天堂山塘2處湖塘進行綜合治理,綜合治理河長17.7千米,涉及4個鄉鎮15個村莊。中國水電基礎局有限公司項目負責人李凱介紹,4條河流每條都有不同的主題,項目根據四條河流的特點,結合歷史背景進行理念深化,共分為了“花”“鳥”“樹”“院”四個主題。如張飛園河因位於海南大學儋州校區和熱帶農業科學院兩院之間,故以“院”為設計主題,將治理過的河段打造成校園文化展示區。
“一河一景致、一村一特色”,儋州市水系連通及水美鄉村建設工程不僅僅解決水污染治理,而是深入推進“六水共治”,致力於形成一個系統的水美鄉村風景旅游帶,實現生態環境治理和鄉村振興齊步走,以水美鄉村建設帶動鄉村綠色健康發展。

全力推進“六水共治” 松濤東幹渠改線利民又利城
水是生命之源,但是如果供水渠道給城市防洪排澇、飲水安全造成隱患,甚至有可能威脅到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産安全該怎麼辦?
答案是重修一條。儋州市松濤東幹渠(那大分水閘至和慶電站段)改線工程就是將原來穿越那大城區的東幹渠拉彎改直,順直通暢。
“推進六水共治,建設美麗儋州。”在松濤東幹渠改線工程三號洞施工現場,簡短有力的十二字宣傳標語一目了然。據悉,松濤灌區擔負了儋州市、臨高縣、澄邁縣及海口市205萬畝農業灌溉任務,並為海口市、儋州市、洋浦經濟開發區、澄邁縣老城鎮等市縣(區)及重點工業地區提供工業、生活用水,同時保護南渡江下游幾十個鄉鎮200多萬人的防洪度汛安全,也因此被譽為“生命渠”。但是隨着城市化的建設,使得原本在城外的東幹渠如今卻穿越那大市區長達15公里,已經給城市防洪排澇、沿線居民飲水安全以及人民群眾生命財産安全造成隱患和威脅,穿城段渠道也逐漸成為人們口中的“地上懸河”“奪命河”。
為徹底解決以上矛盾,松濤東幹渠改線工程在滿足原東幹渠供水規模的前提下,將原東幹渠那大分水閘至和慶電站段9.6千米渠道改線至城外,改線後新渠道總長8.12千米,設計流量為38.3m³/s。“我們背後正在施工的三號洞是整個工期的關鍵性線路,三號洞全長3044米,目前正按照計劃有序進行,整個項目預計將在2024年6月份完工。”施工現場,中國葛洲壩集團第一工程有限公司松濤東幹渠項目經理胡和平介紹。
為有效節約土地資源,避免“大開大挖”建設,工程內的大部分建築物都採用了暗埋式施工方法。海南省水利水電勘測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項目設計負責人陳衛介紹:“這個工程改變傳統的水利工程的建設思路,改完之後,城市將朝着宜居宜業方向發展。”
據悉,2022年,儋州治水攻堅謀劃項目15個,其中治污水11個、保供水3個、防洪水1個,總投資28.361億,年度投資計劃7.1077億。截至11月,10宗項目已開工建設。儋州市水務局副局長路要廣介紹,松濤東幹渠改線工程項目概算總投資7.72億元,是儋州“六水共治”重點項目之一,也是將保供水、防洪水、排澇水、抓節水、治污水融為一體的綜合實踐。項目建成後,將極大緩解儋州城區防洪壓力,保障全區居民生命財産安全,為儋州城區的更新發展提供新的活力和空間,為“儋洋一體化”建設供水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緊抓“保護”“修復”關鍵詞 昔日灘塗變綠洲
當北方進入冬季以來,成千上萬隻候鳥不遠萬里來到儋州新英灣紅樹林濕地越冬。傍晚時分,上萬隻候鳥振翅飛翔,宛若人間仙境,呈現出一派繁榮和諧之景。
據了解,儋州新英灣原有的紅樹林生態系統,因近海海岸圍墾養殖、開挖蝦塘,曾遭嚴重破壞。近年來,儋州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緊抓“保護”和“修復”兩大關鍵詞,把生態環境保護貫穿到發展建設全過程中。如今,儋州新英灣已修復濕地2萬畝,種植紅樹林4000多畝,昔日灘塗變成綠洲,儋州新英灣紅樹林濕地也成為了儋州生態保護和修復工作代表性成果之一。
生態環境保護成果離不開政策指引和相關職能部門的助推,群眾的參與和支持也尤為重要。儋州市新英灣紅樹林自然保護區的護林員陳正平生於1973年,在目睹了早年家鄉濕地退化後,他開始意識到生態環保的重要性。從2010年開始,陳正平放下海鮮批發生意,成為一名專職護林員。2019年,海南省啟動了“鳥類監測保護項目”,陳正平成為公益護鳥隊的一員,開始監測鳥種,開啟了護林工作中另一項重要使命。2020年11月,陳正平又聯合保護區內其他護林員,發起成立了儋州灣濕地護鳥隊,並聯合附近村民不定期進行大規模濕地巡護、鳥類監測活動,在候鳥遷徙季向當地群眾宣傳儋州灣濕地鳥類知識,號召人們保護濕地和鳥類。陳正平説,每天下午4點,潮水褪去,灘塗顯露,這裡便成為候鳥覓食的天堂,也是觀鳥的好時機。“截至12月初,來我們儋州灣越冬的候鳥已經達到7000多只了。”
近期,被譽為“鳥中大熊貓”的世界珍稀鳥類、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勺嘴鷸再次抵達儋州市新英灣紅樹林濕地越冬。據悉,這已是勺嘴鷸連續第四年飛抵儋州越冬,“這也説明,我們對濕地和鳥類的保護,確確實實得到了它們的認可。”陳正平説。
儋州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局長何彬高介紹,截至目前,新英灣紅樹林濕地已監測到鳥類203種,是海南珍稀瀕危越冬水鳥數量和種類最多的濕地型保護區,也是國際極度瀕危物種勺嘴鷸在海南目前唯一已知的穩定越冬地,同時也是國家二級水生保護動物中華鱟在海南目前最主要的繁殖地。“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們將繼續堅持海陸統籌、區域聯動,積極推進濕地生態保護修復建設,推動濕地生態環境質量逐步改善,最終實現‘水清、岸綠、灘凈、灣美、島麗’的濕地生態文明建設目標。”何彬高&&。

作為海南自貿港建設的“先行者”和“排頭兵”,近些年,儋州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把治水攻堅作為“十四五”期間生態環境保護的重中之重,着重提升生態環境質量。城鄉水更美,家園更宜居。如今,儋州也朝着“河暢、水清、岸綠、景美”這個目標,加大馬力,在滿足儋州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求的同時,讓更多群眾共享生態文明成果。(王雯君、楊婉婉)
-
《海南省“十四五”節能減排綜合工作方案》&&
重點行業綠色升級工程方面,到2025年,全省重點領域達到能效標杆水平的企業數量比例超過30%。2023-02-01 08:40:56 星期三 -
博鰲東嶼島零碳示範區加快建設
項目計劃於今年博鰲亞洲論壇年會舉辦前竣工投入使用,目前各子項目正抓緊推進。2023-02-01 08:37:31 星期三 -
海口節後首場招聘會崗位多人氣旺
2023年春風行動暨就業援助月專場招聘會在海口市人力資源市場舉辦,59家企業攜1800余個崗位進場招賢納才。2023-02-01 08:37:50 星期三 -
2023年海南將開展老年人認知康複數字療法試點
由實施項目的醫療衞生機構提供專業篩查、隨訪服務,對有診療意願的群眾通過數字療法,實施干預或數字療法治療。2023-02-01 08:36:24 星期三 -
【中國好人】陳旭:苦海作舟 用一生詮釋戒毒鐵軍精神
厚厚的課件擺在案頭,遒勁的筆跡力透紙背。卻無人再講述它們——2022年5月22日14時54分,海南省司法廳警銜晉陞培訓班的講&上,一個身影突然倒下。2023-01-31 16:00:15 星期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