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科技裏的生活范

2022-11-22 08:40   來源: 海南日報


2022年中國航天大會科普展上,海南大學展&展出航天育種成果。海南日報記者 武威 攝

  原題:二〇二二年中國航天大會科普展在海口開展

  航天科技裏的生活范

  2022年中國航天大會/2022文昌國際航空航天論壇於11月21日至24日在海口舉辦。以“航天點亮夢想”為主題,大會舉辦了“航天放飛中國夢”2022年中國航天大會科普展,展示近年來中國航天所取得的最新成就。

  走進展廳,便可看見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研製的長征系列運載火箭模型。長征系列運載火箭已執行450次發射任務,具備發射近地軌道、太陽同步軌道、地球靜止轉移軌道和地月轉移軌道等空間飛行器的能力,可靠性、安全性和入軌精度達到世界領先水平。其中新一代運載火箭長征五號、長征七號、長征八號均是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成功首飛,這大幅提升了我國進入空間的能力。

  在深空探測區域,海南日報記者看到“嫦娥五號”模型。“嫦娥五號”實現中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將1731克月球樣品成功帶回地球,標誌着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圓滿收官。


2022年中國航天大會科普展上的聯名文創産品引人關注。海南日報記者 武威 攝

  在行星探測方面,我國“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成功發射,實現火星環繞、着陸,“祝融號”火星車開展巡視探測,在火星上首次留下了中國人的印跡,中國航天實現從地月繫到行星際探測的跨越。本次展品演示了10倍速度下的“祝融號”的移動狀態。

  走到隔壁展區,可以看到一系列航天科技助力冬奧的項目:冬奧會手持火炬,採用氫氣作為燃料,不僅能在大風、大雨、低溫、高海拔等惡劣環境中穩定可燃燒,還實現了手持火炬的零碳排放;將航天材料和工藝運用到雪車製造中,為中國國家雪車隊量身打造了低風阻、高可靠性和好操控的雪車……

  此次科普展還有濃厚的海南元素,集中展示了近年來海南在航天領域的發展成就。在海南大學展區,人頭攢動,海南大學熱帶作物學院副教授房傳營正在邀請參展嘉賓試吃百香果。

  11月21日,“航天放飛中國夢”2022年中國航天大會科普展在海口市開展,觀眾在觀看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模型。 海南日報記者 武威 攝

  “非常甜,完全沒有酸味,還有蜂蜜的清甜。”面對大家的稱讚,房傳營驕傲地説,“因為這些百香果的種子上過天!”

  房傳營介紹,2020年,從文昌航天發射場升空的長征五號B運載火箭裏,裝載着百香果等數萬粒作物種子。“我們團隊將經航天誘變的種子進行播種後移栽至果園進行標準化管理,開展以代謝組學為核心的精準評價和整合生命組學研究,最後發現了與百香果特殊風味形成相關的關鍵物質。”房傳營説。

  “航天科技不僅能運用到高大上的國家重器上,也能造福普通百姓,讓大家的日常生活更加美好。”海南大學學生袁曉玲説。(記者計思佳)

[責任編輯: 韓昊辰 ]
01007030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9147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