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鷺鳥在海南東寨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休息(2022年1月28日攝)。
2018年,海南省海口市獲評全球首批“國際濕地城市”。海口市現擁有濱海濕地、河流濕地、湖泊濕地、人工濕地共4類11型濕地,濕地率達12.7%。
海口市在濕地保護修復上下功夫,建立了“濕地+”保護修復模式:以“濕地+水體治理”模式,建設美舍河國家濕地公園;以“濕地+水利工程+海岸帶保護”模式,建設五源河國家濕地公園;以“濕地+紅樹林保護”模式,推動海南東寨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生態環境不斷改善;以“濕地+退塘還林(濕)”模式,建設海口邁雅河濕地。
近年來,海口市積極引導全民參與濕地保護工作,持續開展濕地保護宣傳志願服務活動,提高全民濕地保護意識。
新華社記者 楊冠宇 攝

五源河國家濕地公園景色(無人機照片,2022年11月14日攝)。新華社記者 蒲曉旭 攝

海口市濕地保護協會副秘書長周緣在海口羊山濕地查看水菜花生長情況(2022年9月26日攝)。新華社記者 楊冠宇 攝

海口邁雅河濕地景色(無人機照片,2022年11月15日攝)。新華社記者 蒲曉旭 攝

海口邁雅河濕地景色(無人機照片,2022年11月15日攝)。新華社記者 蒲曉旭 攝

這是在海口羊山濕地拍攝的水菜花(2022年9月26日攝)。新華社記者 楊冠宇 攝

鷺鳥在海南東寨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起飛(2022年1月28日攝)。新華社記者 楊冠宇 攝

海口三十六曲溪省級濕地公園景色(無人機照片,2022年2月26日攝)。新華社記者 蒲曉旭 攝

市民在美舍河國家濕地公園跑步(2022年1月9日攝)。新華社記者 蒲曉旭 攝

一隻白鷺在海南東寨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飛翔(2022年1月28日攝)。新華社記者 楊冠宇 攝

在海口市美蘭區一處濕地拍攝的眾多須浮鷗(2022年11月12日攝)。新華社記者 蒲曉旭 攝

這是夜色下的海口市(無人機照片,2022年8月19日攝)。新華社記者 楊冠宇 攝

海南東寨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景色(無人機照片,2022年11月15日攝)。新華社記者 蒲曉旭 攝

這是在五源河國家濕地公園拍攝的栗喉蜂虎(2022年4月16日攝)。新華社記者 楊冠宇 攝

這是在五源河國家濕地公園拍攝的白胸翡翠(2022年3月30日攝)。新華社記者 楊冠宇 攝

這是在五源河國家濕地公園拍攝的栗喉蜂虎(2022年4月15日攝)。新華社記者 楊冠宇 攝

海南東寨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林業工程師馮爾輝在保護區內的灘塗上查看紅樹林(2019年12月18日攝)。新華社記者 楊冠宇 攝
| 手機新華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