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日報記者8月4日從中國農業科學院國家南繁研究院獲悉,位於三亞市崖州區的國家野生稻種質資源圃(以下簡稱資源圃)正加快建設,預計年底完成農田工程建設。資源圃全部建成後,將作為海南省崖州灣種子實驗室和全球動植物資源引進中轉基地的重要科研平台,推動南繁産業和事業發展。
資源圃建設分農業田間工程和農業設施工程兩部分,目前資源圃項目農業田間工程已完成約六成。為確保資源圃保質保量保工期交付使用,負責該項目建設的中鐵十六局優化每個板塊工程的施工方案,加快工程建設速度。
據悉,該項目農業田間工程建設預計今年年底全部完工,較計劃工期提前3個月。項目建成後,其保存能力力爭達到4萬份,年鑒定評價計劃達到1000份以上,整體提升我國對野生稻種質資源的保存能力和水平。
“野生稻是水稻未來育種和生物技術研究最基礎的資源材料,把它搶救性地收集起來,可以給育種專家源源不斷提供資源。”中國農業科學院水稻優異種質資源發掘與創新利用創新團隊首席科學家楊慶文説,資源圃不僅可以安全保存我國已有的野生稻資源,也可以滿足未來30年從國外收集或引進野生稻資源的保存需求,力爭使我國野生稻保存數量位居世界第一。(記者徐慧玲)
| 手機新華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