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題:在自貿港建設中放飛夢想書寫華章
——記我省榮獲第26屆“中國青年五四獎章”的個人、集體
在五四青年節即將來臨之際,共青團中央、全國青聯頒授第26屆中國青年五四獎章,表彰優秀青年典型和模範代表。我省青年邱瑞麟榮獲第26屆“中國青年五四獎章”,中國海油海南分公司“深海一號”開發生産團隊榮獲第26屆“中國青年五四獎章集體”。
青年是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的生力軍。此次獲得殊榮的海南青年們,既是政治進步、品德高尚、貢獻突出的優秀青年典型,也是聽從時代召喚、弘揚五四精神、立足崗位建功、贏得群眾認可的最美青春榜樣。海南日報記者走近這一群體,記錄他們的故事,進一步激勵廣大青年堅定理想信念,志存高遠,腳踏實地,在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的生動實踐中放飛夢想、書寫華章。
富民路上踐初心
“村裏自産的牛大力酒,開始預定了”“正宗野生蜂蜜,特別甜”……5月3日,白沙黎族自治縣阜龍鄉黨委組織委員邱瑞麟與平常一樣,在微信群裏熱情吆喝,幫助村民銷售農副産品。
邱瑞麟是白沙黎族自治縣走出的一名大學生。大學畢業後,他放棄了在大城市工作的機會,回到白沙黎族自治縣打安鎮田表村,擔任大學生村官,在脫貧攻堅、鄉村振興一線攻堅克難、奉獻青春。
2017年,邱瑞麟成為白沙阜龍鄉扶貧專幹,肩上的擔子更重了。為了掌握第一手資料,他走遍了全鄉21個村小組,通過認真細緻的調查走訪獲得的信息資料,為阜龍鄉黨委、政府制定打贏脫貧攻堅戰行動方案、扶貧産業發展規劃提供了參考。
“精準扶貧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制勝法寶。扶持誰、誰來扶、怎麼扶,全過程都要精準把關,每道工作流程都要下足‘繡花功夫’。”邱瑞麟説,為了讓困難群眾能夠儘早摘“貧帽”、拔“窮根”,他經常加班到深夜,幫助各村小組制定“一戶一策”幫扶方案。
擔任鄉扶貧專幹的期間,邱瑞麟積極協調、籌措扶貧産業項目資金,解決扶貧對象燃眉之急,策劃“消費幫扶、愛心助農”大集市活動,組織各幫扶單位、幫扶&&人、愛心企業、周邊群眾到集市中購買農産品,助力村民增收致富。
同時,邱瑞麟還通過入戶宣傳、組織電視夜校課後討論、村民會議等方式,對困難群眾脫貧後享受的扶持政策進行宣傳講解,為全鄉114名幫扶責任人和12名駐村工作隊隊員開展扶貧專題業務指導,助力提升工作人員的能力素養。2020年,阜龍鄉628戶建檔立卡戶如期高質量脫貧退出,全鄉3個貧困村全部脫貧出列……這些成績的背後,承載着邱瑞麟等一眾扶貧幹部的汗水和奉獻。
邱瑞麟認為,“中國青年五四獎章”這份榮譽不僅僅是對自己工作的認可,更是對全鄉幹群共同努力的肯定,“這份榮譽,不單單是給我的,它屬於全體扶貧幹部,是他們,用自己的‘辛苦指數’換來脫貧群眾的‘幸福指數’,更屬於勤勞、務實、熱情的白沙脫貧群眾。”
邱瑞麟&&,他將再接再厲,努力在鄉村全面振興進程中創造新的成績。
攻關一線顯擔當
“這幾天,我們一直在加班加點,確保假日期間天然氣生産穩定。”5月3日晚上,“深海一號”開發生産團隊成員依然奮戰在崗位上,就天然氣脫水系統的溫度調節進行分析。
2021年6月25日,我國首個自營勘探開發的1500米深水大氣田“深海一號”在陵水海域正式投産,標誌着我國深海勘探開發從300米向1500米的邁進取得重大進展。
“一定要確保氣田在預定日期正常投産!”“我是青年我擔當!”就在“深海一號”投産前數月,開發生産項目組全體人員向上級組織遞上了一份摁滿鮮紅手印的“請戰書”,保證克服時間緊、經驗少、技術等級高等諸多挑戰,堅決完成投産任務。
工藝主操李亞飛等18名青年員工更是簽下“軍令狀”,於2021年2月着手開展近10000米管線的高壓氣密工作。那些日子裏,他們一共整改漏點10000余個,打壞液壓扳手15次,掄斷12把大錘,比計劃時間提前3天完成了氣密試驗作業。
帶領幾千名施工人員晝夜輪流作業,高質量完成了船體建造、上部組塊建造以及兩個組塊的“大合龍”……在項目組不懈努力下,“深海一號”創造了平台建造提前18個月完工的“中國速度”。
對於項目組來説,這是一段工作的結束,也是另一段奮鬥旅程的開始。讓設備高效運行、穩産保供,是大家的共同目標。投産後的一天,操作人員發現三甘醇系統入口管線的溫度偏高,並有逐漸上升的趨勢。而三甘醇系統的穩定運行是天然氣合格外輸的保障。發現問題後,機械主操由雲雨第一時間制定降溫方案,自主設計、製作換熱器,使用氣田冷媒系統中的循環冷卻水對三甘醇進口管線進行降溫。完成加裝後,他又帶領團隊在現場對管線的降溫效果進行24小時的輪番蹲點監測,直到溫度持續保持在合適區間才安心離開。
建造首個儲油、外輸和生産運營為一體的世界級深水半潛式生産平台,是“海油人”的使命與擔當。項目組青年員工主動成立問題攻關工作小組,成功完成空調冷媒水泵在線切換、海水管線降振改造、空氣壓縮機降噪處理等十余項技術攻關,為氣田平穩生産作出重要貢獻。
團隊先後突破了“卡脖子”核心設備運維困局,解決了水下生産設備、生産流動性保障系統等運行難題,形成了一套國産化操作流程。面對大量先進技術和設備的首次應用,氣田成立了青年先鋒隊,共編譯30萬餘字的技術手冊,申報技術革新項目5項,初步形成全套深水氣田運維體系,為後續深水油氣開發提供理論儲備、培養實操人才。
2021年11月24日,“深海一號”成功全面達産,日産天然氣1000萬立方米。“這標誌着我國海洋石油工業已經獨立掌握了超深水氣田的生産運維的完整技術體系。”工藝主操劉昱亮説。
“中國青年五四獎章集體”是榮譽,更是激勵。“我們青年人一定要為後來人蹚平‘深海路’!” 大家紛紛&&,這句話始終激勵着團隊,堅定不移地向中國更深更藍處進發。(記者 昂穎)
| 手機新華網







